在韶关凡口矿的井下-650米深处,一辆无人驾驶电机车正沿着轨道自主行驶,而技术人员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便能实时调取远处生产车间矿山、工厂的全维度数据——这不是科幻场景,而是中金岭南数智化转型的日常一瞥。 作为与深圳经济特区只相差4岁,同样流淌着“敢闯敢试”血液的有色金属巨头,中金岭南用四十多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传统贸易窗口企业向科技驱动型全球资源公司的蜕变。中金岭南董事长喻鸿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资源和材料是科技发展的基础,资源的保障和材料的改进,是中国在航天、航空、深海装备等多个领域保持领先优势的重要“底座”。中金岭南,要成为矿业公司中的“金麻雀”,必须以创新为羽、以实干为骨。 技术破壁:以“产学研用”走向创新高地 中金岭南是一家以铅、锌、铜等有色金属为核心的多金属国际化全产业链资源企业,不仅深耕传统矿业,更逐步构建起横跨矿山、冶炼、新材料加工与供应链金融四大板块的战略版图,形成一张覆盖全球资源与高端制造的精密网络。 据了解,中金岭南已连续十六年蝉联《财富》中国500强,2025年位列第287位。公司还获得了中国工业领域最高奖项——中国工业大奖,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中金岭南从资源开采到高端智造的全产业链创新实力。 在中金岭南的发展之路上,技术创新一直是“关键词”。董事长喻鸿表示,中金岭南凡口矿所使用的陶瓷过滤机,此前曾完全依赖进口,一台售价高达50万到60万美元。而中金岭南率先联合国内科研机构对海外设备进行研究,通过长时间技术攻关,形成了自主研发的产品,在很多指标上都超越了海外的设备,且价格还只有海外设备的八分之一左右。到了今天,上述国产设备已普遍应用于国内矿山。 更深刻的创新发生在材料底层。喻鸿向记者举例称,中金岭南生产的银触点,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创造性添加了稀土元素进去,既提高了性能又降低了成本,让该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保障了国家战略需求,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航天、航空、深海等大国重器上面。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因为企业最能感知具体产业的痛点和难点在哪里,在实践中能够提出问题。通过企业的实践,在‘产学研用’的链路上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创新,就打通了‘从0到1’和‘从1到100’的产业链路。”喻鸿表示。 据介绍,目前中金岭南已经与中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矿冶科技集团等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揭榜挂帅项目实现“产学研用”高效融通。喻鸿表示,中金岭南将持续拓展与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的协作维度,共同探索前沿科技与矿业应用的跨界融合,尤其在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转型等关键领域积极布局,致力实现技术新突破与产业新价值。 数智转型:从资源孤岛到“智能大脑” “矿业是全球经济稳健发展的基石与驱动力。”喻鸿表示,矿业资源能够满足基础工业原料供应、新材料产业需求,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撑,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关键原料,为全球经济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和能源支持。 而有色金属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力、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消费国,数据显示,中国的铜储量占全球储量的3.03%,铜资源进口依赖度高达85.7%,锌资源进口依赖度达60.9%。 喻鸿表示,矿产资源面临日益枯竭的严峻形势,导致国内相关产业供应链受到冲击,显著加重了我国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如铜精矿),国家经济安全和战略资源保障面临新挑战。此外,矿山环境保护要求显著提高,安全合规要求日益严苛,推动矿业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面对传统矿山数据零散、系统割裂的痛点,中金岭南近年来推动了一场彻底的数智化转型。2022年,中金岭南成立了凡口矿智能矿山领导小组和专班,组织编制了《智能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国内专家评审,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分三期有序推进,总投资约1.6亿元。 凡口矿作为国家首批绿色矿山和智能矿山试点,已成功落地井下无人驾驶、远程操控等应用,成为行业标杆。喻鸿表示,三年时间以来,中金岭南启动了30项智能矿山子项目,重点建设矿山多元融合网络、数据中心机房、矿产资源勘查及开采设计数字化系统、数智质控平台、电机车无人驾驶系统、铲运机无人驾驶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智控中心、三维综合管控平台等项目。对标《广东省非煤矿山智能化建设标准》,凡口矿2025年达到了广东省智能化I类矿山标准。 在安全方面,中金岭南建立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AI视频监控预警平台、微震监测系统、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安全生产虚拟实训中心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系统,形成了从安全认知-监测监控-管理评估的“三位一体”安全监管体系,获得了202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地质勘探同样迈入数字化阶段,通过卫星遥感、物探、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等数字化手段采集地质数据,依托DGSS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与集成,采用DIMINE软件进行三维建模与资源评价。 此外,中金岭南还实现了电机车和铲运机的无人驾驶。喻鸿称,基于山特维克4立方地下油铲车型,公司实现了铲运机远程遥控及自动驾驶功能,系统包含无线通信系统、安全门禁系统、自动驾驶改造、远程驾驶舱操控系统等,选择井下深部中段VCR大爆破采场进行作业,实现由本地视距遥控到远程无人驾驶的转变,单班减少井下出矿人员1人。 更前瞻的布局也正在展开。喻鸿表示,中金岭南所有新建工厂均按照“黑灯工厂”“无人工厂”标准建设,冶炼板块数字化率已处于行业高位。数字化转型不再是单点技术应用,已成为中金岭南运营的新基座。 从“产学研用”到智能矿山,中金岭南印证了深圳企业不断自我刷新的基因底色。正如喻鸿所言:“我们也许不是最大的矿业公司,但要做一只‘金麻雀’。体量虽小,五脏俱全,更要有含金量。”在深圳特区45周年的新起点上,这份以创新为羽、以实干为骨的“金麻雀”哲学,或许正是中国传统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密码。 校对:杨舒欣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