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网站信息显示,8月20日,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英发睿能”)递交IPO申请,中信建投国际、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资料显示,自2016年成立起,英发睿能即专注于光伏电池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四川宜宾和绵阳、安徽天长,以及印度尼西亚拥有四个生产基地。 产能布局方面,2022年6月,英发睿能开始建设在四川宜宾的生产基地,成为首批入驻的光伏企业。 截至2025年4月30日,英发睿能的产能主要包括N型TOPCon电池片32.7GW年产能(基于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产能10.9GW年化计算)。 英发睿能表示,目前公司产能均已转换为市场主流的182mm型号及以上大尺寸电池片,在光伏产业新城四川宜宾布局了较大规模的N型TOPCon产能电池片产能,充分利用宜宾的光伏集群效应及区域资源,与同样在宜宾开展业务的产业链上下游厂商深度协同。 此外,英发睿能2024年还在印度尼西亚设立了首个海外制造基地,定位为辐射东南亚、中东及欧美市场的重要枢纽。公司计划建设印尼基地二期,到2026年6月再新建五条生产线,新增年产能达到3GW。 据市场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英发睿能是全球第三大N型TOPCon电池片专业化制造商,全球市场份额达14.7%。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4年,英发睿能营收分别为56.43亿元、104.94亿元和43.59亿元,2025年前4月录得营收24.08亿元。2023年到2024年,公司营收大幅下滑58.5%,主要系P型PERC电池片业务退出所致。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亿元、4.1亿元以及-8.64亿元。2025年前4月,英发睿能净利润回正,达到3.55亿元。 客户方面,英发睿能的主要客户为光伏组件制造商,2022年、2023年、2024年以及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来自公司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28.083亿元、人民币59.231亿元、人民币23.843亿元及人民币9.508亿元,分别占公司同期总收入的49.7%、56.5%、54.7%及39.6%。同期,来自公司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19.7%、24.4%、20.5%及12.2%。 |
19 分钟前
20 分钟前
20 分钟前
21 分钟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