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芊 在主题型基金轮番登顶、热门板块快速切换的市场环境下,仍有基金经理始终锚定均衡配置的底层逻辑,在攻守之间构筑起穿越波动的价值护城河。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上银基金权益投研部投资副总监、基金经理赵治烨。他同时覆盖消费、科技、周期等多个领域,始终以“安全边际”为核心构建组合。 在赵治烨看来,热点驱动已成为A股的重要特征,投资者更需在攻守之间保持平衡。下半年,他认为顺周期板块在产能出清和政策加码的推动下具备反转契机;科技领域有望受益于海外AI的正向循环以及“十五五”规划的催化,迎来阶段性机会;而红利与消费板块将起到防御和平抑组合波动的作用。在他看来,未来市场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均衡配置才是穿越波动的关键。 坚持均衡型投资 赵治烨拥有14年证券从业经验和超10年的公募基金管理经验,是市场上少数同时覆盖消费、科技、周期等多领域的灵活配置型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擅长在不同板块间动态平衡收益与风险。他在管的产品之一——上银新兴价值混合A自2014年5月6日成立以来至2025年6月30日,收益率达236.82%,为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2倍以上。 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的赵治烨,早期在中国银河证券任职,2014年加入上银基金,2015年起开始独立管理产品。依托大消费研究积累与科技产业认知,他在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传统消费领域深耕多年,对电子、通信、计算机等板块也具备深入研究能力。 在赵治烨看来,市场波动是常态,关键要看背后的基本面是否扎实。他以价值投资为核心,均衡配置为抓手,坚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入长期盈利能力优质的公司。他的投资风格偏左侧布局,对短期波动始终保持冷静判断。 过去几年,由于A股热点板块轮动速度较快,坚持均衡配置的基金经理在市场上已变成“少数派”。但赵治烨并未改变策略,“我更关注投资时减少出错,而非追逐短期极致收益”。这种长期主义与逆向坚持,也成为他管理风格的重要标签。 差异化方法论 在谈及投资方法论时,赵治烨强调,其整体风格更偏向均衡配置,避免在单一行业上过度集中。他倾向于通过相关性较低的板块组合来平衡波动,并在具备安全边际的位置寻找优质公司,以确保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健。 在具体板块上,传统消费行业或已难现过去的爆发式高增长逻辑,目前更关注企业能否维持中低速盈利及分红能力,同时规避负增长风险。周期板块则采用困境反转的思路,重点选择在盈利低谷、行业格局稳定且需求稳固的公司,典型方向包括部分化工和养殖行业。 电子板块近年来的配置权重则在逐渐提升。随着估值回落至相对低位,基金经理开始布局具有技术含量、与产业趋势高度相关的企业。他指出,电子虽具周期属性,但创新驱动的需求特征使其更具持续性,相比传统周期行业更有潜力。红利资产方面,则更多承担防御与降低波动的作用,配置逻辑从早期的成长性预期,转向在当前估值充分挖掘后的稳定现金流与息差优势。 在谈及如何在多个行业间开展研究时,赵治烨表示,关键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不同领域最核心的驱动力。通过提炼行业的关键矛盾,可以在跨行业研究时节约精力,避免被日常琐碎数据牵制。在此基础上,他会设定清晰的投资假设,并持续跟踪验证,一旦发现行业或公司出现本质性变化,便会及时调整投资组合。 压低组合波动率 作为均衡型基金经理,赵治烨对组合的风险控制也颇有心得。他的风控体系分为三个层面:公司、行业与估值。公司层面,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并经历史验证;行业层面,持仓分散,避免单一赛道的政策冲击;估值层面,将整体组合估值控制在低位,高估值标的审慎介入,防止业绩兑现压力带来的回撤。 他强调,组合管理的核心是动态平衡——在不同领域保持适度配置,不让任何板块“缺腿”。当板块估值与盈利水平出现显著分化时,会根据性价比在板块间调仓。这样的均衡策略虽在热点行情中锐度不及主题型产品,但回撤可控,长期胜率高。 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赵治烨判断,红利虽在息差优势和险资被动配置的推动下有投资价值,但空间有限;消费板块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刺激,更倾向于承担防御作用。 相比之下,他更看好顺周期与科技板块——顺周期在产能出清和政策加码下具备反转潜力,尤其是下游需求相对稳定的细分领域;而科技则受益于海外AI产业的正向循环以及国内“十五五”规划的催化,相关硬件及创新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他将自己形容为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对长期发展保持乐观,但在买入时会放大风险评估,提前预设潜在的不利情景。赵治烨表示,在热点驱动的A股环境中,他将坚持价值与均衡取向,以“少数派”的逆向坚守,力争为投资者锁定长期收益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