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来自: 华声新闻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昨天(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如何扩大体育消费、打造体育产业新增长点?

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体育产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其强大的融合力和渗透作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我国体育产业供给在结构、质量、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发展高水平赛事、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冰雪经济、做大做强体育企业等,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层次、夯实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根基,为扩大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是重要着力点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进步成就显著,已形成覆盖竞技体育、群众健身、康复训练等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产品体系。

以冰雪装备器材为例,我国已形成15大类的产品体系,覆盖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冰雪装备器材的全部需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更是格外抢眼,出现在乒乓球、柔道、举重、摔跤、自行车等多个奥运项目赛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单位超过6.3万家,年产值规模超万亿,2023年为1.47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0%。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46家,国产体育器材广泛应用于国际赛事,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4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近28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专家建议,要高质量发展体育器械制造业,特别是竞技类高端体育器械,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特征、不同使用场景对体育器械产品的需求,包括用户个性化、差异化偏好等,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充分挖掘运动场景与体育器械的创新潜力,赋予体育器械“智慧大脑”,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广大中小企业贴近市场、响应灵活等优势,有利于推动体育器械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近年来,多地城市足球、篮球联赛火热出圈,赛事流量带来经济增量。会议指出,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专家解读,赛事经济能有效整合场地设施、装备制造、健身休闲等业态,带动文旅、住宿、餐饮、商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进一步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对于更好发挥赛事的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显著拓宽了跑步类鞋服的市场规模,在跑步领域的“国货潮品”销量均在赛事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增长,而自行车、桨板、皮划艇等国产装备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未来,应当进一步发挥水上赛事、路跑赛事、自行车赛事消费引领作用。鼓励体育品牌在赛事中首发新产品、新科技。

近些年,我国体育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显著,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体育产业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空间。各区域体育产业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5万亿,占全国比重超过40%,在体育资源交易、体育人才流动等方面深入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营造优质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的长尾效应,在后冬奥时期有效利用资源和场馆优势,大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办赛契机,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助力大湾区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表示,以区域合作办赛带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区域品牌赛事,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赛事结构体系,将是赛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