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出席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等方面的成就和下一步的政策部署。 “十四五”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善涉企收费监管制度,持续降低经营主体成本。加强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有效增强了经营主体的创新动力。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企业净增1999.9万户,个体工商户净增3394.6万户。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十四五”时期,推动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对规制招商引资“恶性竞争”、违规财政奖补和限制企业迁移等问题形成了刚性制度约束。持续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执法,发现和废除了阻碍要素流动的政策措施4218件,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239件,及时纠治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 推动修订《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以及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一批行政法规。“整个‘十四五’期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处理投诉举报8902.8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7.1亿元;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74.9万件,挽回经济损失57.8亿元。”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表示。 服务企业办事更加高效。推动开办餐饮店、企业信息变更、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等“高效办成一件事”。罗文介绍,开办餐饮店时间由过去的37天减少至现在的15天,企业信息变更材料由23份精简至6份。 强化平台经济衍生新消费场景乱象治理 我国平台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邓志勇表示,过去五年中,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虽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但流量优先、算法滥用、竞争失序等潜在风险也影响了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为此,市场监管部门把握鼓励创新和规范发展的平衡点,构建促进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推动《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完成修订,配套出台《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明确平台经济领域竞争规则。成立全国平台经济治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强化标准引领、加强行业自律。 同时,对平台经济市场乱象“出重拳”。邓志勇介绍,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共督促平台删除违法商品信息454.1万条,责令停止平台服务网店5.8万个次,查处涉网类案件10.5万件。突出强化直播电商乱象治理,加大违规行为监测处置力度,查办“三只羊”“东北雨姐”等直播电商领域重大案件。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解除“自动跟价”“强制运费险”等不合理限制、提升收费合理性和透明度,要求外卖平台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建良好生态。 “针对近年来平台经济快速发展衍生的网络购物、外卖点餐、直播带货等多种新消费场景,我们强化对平台企业合规指导,加大专项抽检力度,综合治理‘幽灵外卖’、虚假声称等突出问题;同时我们抓紧制定网络销售、平台外卖、直播电商等监管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类主体食品安全责任,在维护消费便利的同时,及时消除新的风险隐患。”柳军表示。 邓志勇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的原则,不断健全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制度,持续提升预防式、穿透式监管能力和水平,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 “十四五”以来,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创新药204个、创新医疗器械265个,今年1到7月份,批准创新药50个、创新医疗器械49个。国家药监局副局长杨胜介绍,目前,我国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位,创新药在研数目达到全球的30%左右。 “十四五”时期,国家药监局强化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监管,建立完善药品安全风险会商机制,聚焦药品网络销售、药品委托生产、临床试验管理等重点环节,聚焦疫苗、血液制品等重点产品,聚焦农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实现药品安全风险排查、研判、处置的常态化、长效化。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相继开展系列行动,持续打击处置违法违规行为。每年抽检各类药品20余万批次、医疗器械2万余批次、化妆品2万余批次,对国家集采中选产品实行生产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100%全覆盖。严格按照国际公认标准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监督保障仿制药安全有效。 在支持医药产业开放合作方面,国家药监局支持企业在全球同步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缩短药品全球上市周期。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将原研药品、生物制品和高端医疗装备等引进境内生产。拓展药品医疗器械出口销售证明出证范围,为我国药品“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杨胜透露,国家药监局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优化监管技术支撑机构设置,着力发挥审评检查分中心的作用,正在加快推进京津冀、华中、西南三个分中心的组建工作。 校对:彭其华 |
昨天 23:24
昨天 22:17
昨天 22:16
昨天 21:06
昨天 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