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SMM主办的2025SMM锌业大会-锌盐氧化锌及锌二次资源发展论坛上,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师、工学博士、副教授 宋云华介绍了其对采用定-转子反应器氨配合法制备活性氧化锌工艺的相关研究。 研究背景 1.1 活性氧化锌简介 活性氧化锌是具有高化学活性和表面反应性的氧化锌,通常为球型或类球型,比表面积大于45m2/g。 优点:高反应活性、高电子迁移率、宽带隙、优良的抗菌性能。 广泛应用于橡胶行业、医药行业、印染行业以及化妆品行业。 1.2 氨配合法简介 无需单独添加沉淀剂,操作简便; 蒸氨过程中产生的NH3和CO2能收集重新用做浸出剂; 可用于处理低品位的含锌物料。 1.3 定-转子反应器简介 定-转子反应器作为超重力反应器升级版,可以用于气液固或者液液固多相反应体系的吸收、解吸、混合、萃取等工艺过程,能够极大的强化气液传质和液液微观混合过程。 1.3 定-转子反应器特点 1. 传质效率高,气液接触比表面积4000~6000m2/m3、等板高度20~30mm。 2. 微观混合效果好,微观混合特征时间0.02~0.06ms(搅拌釜一般为30~50ms)。 3. 多层的定子-转子组合结构,使得沿程进料及采出非常容易,便于多股物料参与反应过程。 4. 反应器内部无填料,无阻塞困扰,应用领域更为广泛。 5. 转子具有自清洁效应,且更易维护。 6. 易于工业化放大,甚至是正放大效应。 2、制备前驱体碱式碳酸锌 2.1 实验流程 2.2.1 锌灰成分分析 通过EDTA滴定分析得到锌的质量分数为65.11%。 2.2 浸出过程 2.2.2 浸出条件对浸出率的影响 通过对比不同浸出条件对浸出率的影响得出结论,较优的浸出条件为: 氨与碳酸氢铵摩尔比为2:1、总氨与锌摩尔比为4:1,总氨浓度5.89mol/L,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为60min,此条件下平均浸出率为93.96%。 2.3 除杂过程 2.3.1 锌氨络合液杂质含量 一段除杂:加入过量20%的H2O2,30℃下搅拌1h,以氧化去除Fe、Mn等杂质。 二段除杂:加入过量20%的锌粉,置换去除Pb、Cu、Cd等杂质。以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为变量,考察对Pb2+的去除效果。 2.3.3 除杂后锌氨络合液杂质含量 较优条件:加入过量20%的锌粉,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h、搅拌速率600rpm,各杂质元素含量均低于1mg/L。 2.4 采用桨式搅拌反应器蒸氨 此外,其还对比了蒸氨温度、蒸氨时间、初始锌离子浓度、搅拌速率对前驱体制备的不同影响。 最终得出结论,蒸氨温度为85℃、蒸氨时间50min 、初始Zn2+ 浓度1.2mol/L、搅拌速率800rpm,此时转化率为98.44%。 2.5 较优条件下样品分析 碱式碳酸锌主要呈类球状,分散性较好。 小结: 1)较优的浸出条件:氨与碳酸氢铵摩尔比为2:1、总氨与锌摩尔比为4:1,总氨浓度5.89mol/L,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为60min。在此条件下平均浸出率为93.96%; (2)较优的锌粉除杂条件:锌氨络合液先后使用H2O2、锌粉除杂,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h,搅拌速率为600rpm。经两段除杂后锌氨络合液中杂质离子的剩余浓度均低于1mg/L。 (3)采用桨式搅拌反应器时较优的蒸氨条件:蒸氨温度为85℃,蒸氨时间为50min,初始Zn2+浓度为1.2mol/L,此条件下Zn2+的平均转化率为98.44%,制备的碱式碳酸锌为类球型,粒径主要集中在5~10μm,粒度分布均匀。 3、采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碱式碳酸锌 3.1 实验流程 3.2 制备工艺对前驱体制备的影响 3.2.1 定-转子反应器中蒸氨温度对前驱体制备的影响 定-转子反应器中制备的碱式碳酸锌前驱体仍为类球状,随着蒸氨温度的升高,碱式碳酸锌前驱体粒径有所减小,粒度分布更均匀。 3.2.2 定-转子反应器中蒸氨时间对前驱体制备的影响 随着蒸氨过程的延续,碱式碳酸锌晶体结构逐渐完整,粒径有所增大。 蒸氨时间过长,晶体部分破碎,分散性变差。 3.2.3 定-转子反应器转速对前驱体制备的影响 随着转速的增大,传质效率提高,溶液的过饱和度增大,晶体更倾向于成核,晶体在定-转子反应器中受到高剪切,转速增大减小了溶液中的浓度和温度梯度,形成的产品粒径小,颗粒分散性好,。 3.2.4 不同反应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 结合上述分析,选取较优的定-转子反应器蒸氨条件为:循环量为400L/h、蒸氨温度为100℃、蒸氨时间为60min、转速为2800rpm,此时Zn2+转化率为98.49%。 3.3 不同反应器对比分析 桨式搅拌反应器制备的碱式碳酸锌粒径多集中在5~10μm,部分颗粒存在明显团聚。而定-转子反应器制备的前驱体粒径多集中在0.5~1.5μm,颗粒分散性提高。 小结 (1)定-转子反应器时较优的蒸氨条件为:循环量为400L/h、蒸氨温度为100℃、蒸氨时间为60min、转速为2800rpm。制备的碱式碳酸锌为类球状,粒径集中在0.5~1.5μm,分散性好,平均转化率为98.49%。 (2)通过使用不同反应器蒸氨的对比分析,发现使用定-转子反应器制备的碱式碳酸锌粒径显著减小,粒度分布更均匀,团聚现象减少。 (3)相比于使用桨式搅拌反应器蒸氨,定-转子反应器蒸氨能大幅提升脱氨效率,显著降低蒸汽消耗。 4、活性氧化锌的制备及活性测定 4.1 制备工艺对活性氧化锌制备的影响 宋博士还对比了不同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活性氧化锌制备的影响。 4.2 活性氧化锌活性测定 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较优的煅烧条件为:煅烧温度为450℃、保温时间为1.5h 、升温速率3℃/min , 在此条件下吸碘值为161.08mg/g,反映制备的活性氧化锌具有较高活性。 小结 (1)较优的煅烧条件:煅烧温度为450℃、保温时间1.5h、升温速率3℃/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氧化锌为类球状,粒径介于0.4~1μm,结晶度高,分散性好。 (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ZnO的活性影响最大、其次是保温时间、升温速率对其影响最小。最优条件下的所得氧化锌样品吸碘值为161.08mg/g。 (3)活性氧化锌的比表面积为61.45m2/g,各项指标均满足或高于国家标准。 》点击查看2025SMM锌业大会专题报道 |
16 分钟前
17 分钟前
18 分钟前
19 分钟前
19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