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加码下的蓄电池进出口市场变局与行业突围策略【SMM电池回收】 ...

来自: 金属要闻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在由SMM主办的GBRC 2025 SMM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产业大会上,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特聘讲师 正高级会计师 董璀针对“中美关税加码下的蓄电池进出口市场变局与行业突围策略”的话题展开分享。

引言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贸易摩擦升级: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波动,关税政策成为影响两国贸易的重要因素,中美关税加码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还对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和市场布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行业受损严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关税政策对蓄电池进出口市场的影响日益显著。不仅企业成本攀升,行业供应链和市场布局也面临深刻调整,遭受重大冲击。

蓄电池进出口现状

1. 进出口市场现状:中美关税加码下,蓄电池进出口市场格局生变。企业成本攀升,供应链压力骤增。当前市场呈现何种态势,未来又将如何演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2. 企业应对挑战:面对中美关税加码的挑战,蓄电池企业积极调整策略,优化成本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然而,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企业面临持续的市场波动和运营压力。

行业供应链布局

供应链受影响:中美关税加码对蓄电池行业供应链造成深刻影响。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交货期延长等挑战,迫使行业重新评估全球供应链布局,寻找更优化的解决方案。

布局调整与策略:为应对关税挑战,蓄电池企业正积极调整供应链布局,探索多元化采购渠道。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品质管理,提升产品附加值,以应对市场变化。

政策维度

核心时间线及税率演变

2024年基准政策:2024年5月生效,动力电池301关税从7.5%升至25%,储能电池维持7.5%至2026年,基础关税3.4%适用于所有锂电池。

2025年关税升级:特朗普加征关税,锂电池综合税率达38.4%,追加芬太尼关税后升至48.4%,对等关税实施后,动力电池税率飙升至82.4%。

2025年5月关税下调:中美日内瓦会谈达成协议,暂停对等关税90天,保留10%对等关税,调整后车用锂电池税率降至58.4%,非车用降至40.9%。

当前关税现状

动力电池税率:当前动力电池税率为58.4%,由基础关税3.4%、301条款关税25%、对等关税10%及芬太尼关税20%构成,有效期至长期(暂定)。

储能电池税率:储能电池税率为40.9%,有效期至2025年8月12日,之后对等关税可能恢复24%,税率将升至64.9%,豁免差异待进一步观察。

政策对比与行业影响

税率波动幅度:动力电池税率从2024年的25%波动至2025年4月的峰值82.4%,后降至58.4%;储能电池税率则从7.5%升至64.9%,再降至40.9%。

行业影响分析:高关税显著提升了进口成本,压缩了企业利润,影响了供应链稳定性,促使企业重新评估市场策略,并加速行业内部的优胜劣汰。

未来政策风险与展望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美国“成分追溯规则”对含50%以上中国材料的电池实施征税,石墨反倾销税或引发连锁反应,美国依赖中国石墨资源,加剧行业不确定性。

2026年关键节点:储能电池的301关税将升至25%,叠加潜在恢复的对等关税,总税率可能突破100%;IRA要求电池美国成分达50%,否则丧失税收抵免资格。

长期趋势与机遇:中国主导亚欧供应链,美国推动本土化制造,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革新可能重塑产业格局,抵消关税壁垒,带来行业新机遇。

关税博弈的本质与行业出路

美国困境:高关税推高本土储能成本至$400/kWh(翻倍),但短期内无法摆脱中国供应链(特斯拉1/3利润依赖中国)。

中国策略:包括窗口期抢出口、产能全球化布局与技术授权,以及加速研发钠电池与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以规避贸易壁垒。

三、企业维度

蓄电池出口企业类型及市场份额

出口国家/地区分布及市场份额

企业类型与出口市场的关联性

头部企业全球化布局: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通过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建立生产基地,实现全球化布局;中小企业则通过差异化市场选择和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差异化突破:市场在非洲户用储能和东南亚两轮车电池领域取得显著成绩,通过抓住低关税和市场需求增长的机会,成功提升市占率,展现其市场洞察力和适应能力。

政策与市场未来展望

欧洲碳壁垒升级:2027年起实施《新电池法》碳足迹分级收费,或增加中国电池出口成本10-15%,对依赖中国电池的欧洲市场构成挑战。

美国本土化倒逼:2026年IRA要求电池美国成分≥50%,中企需通过技术授权或持股≤25% 模式生存,应对美国本土化政策带来的挑战。

新兴市场窗口期:中东规划2030年前新增200GWh储能,非洲户用储能年需求增速50%,成中小企核心机会,为电池出口提供新蓝海。

四、企业应对措施

中企系统性应对策略

供应链重构:在印尼、越南等镍资源丰富且关税优惠的地区建厂,利用当地自贸协定出口美国,同时向韩企授权磷酸铁锂技术,由其北美工厂生产,以规避关税限制。

本土化深潜:绑定美国集成商,如瑞浦兰钧在加州建售后中心,提供本地化技术服务,降低“设备进口依赖”印象,同时参与规则制定,要求放宽FEOC解释。

转型高壁垒领域:开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差异化产品,规避锂钴限制;同时拓展长时储能系统,适配美国调频市场。警惕美国“原产国原则”追溯。

针对美国IRA法案与关税的联动效应

企业生存矩阵与战略建议

头部巨头:采取本土建厂与大客户绑定的策略,以确保在欧洲和中东市场的稳定供应和高效运营,从而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细分龙头:聚焦于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凭借技术代差竞争和本地化供应链的优势,深耕细分市场,实现独特发展,以应对全球市场的多元化挑战。

外资在华企业:专注于北美市场,通过墨西哥模块化组装的方式规避合规风险,同时确保产品快速、合规地进入美国市场。

中小企业:在非洲和东南亚市场深耕细分场景,采用轻资产代工模式,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以实现业务的稳健发展和持续增长。

产业链系统性重构 成本优势转为规则适配

1. 锂电池策略

锂电池企业需通过“股权隔离”、“技术模块化”和“资源第三国化”三层解耦策略应对关税挑战,以维持生存和发展。

2. 铅酸电池策略

铅酸电池企业则依靠区域闭环供应链和利基市场深耕的策略,有效应对市场变化,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企业生存法则已重置 技术的不可替代性大于成本优势

1. 核心转变

中美关税政策对蓄电池行业的影响已从单纯贸易摩擦升级为产业链系统性重构,基于最新政策动向,从关税现状、品类差异、四层影响链及企业应对策略展开深度分析。

2. 关税现状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持续升级,锂离子电池综合税率高达173%,而阳极活性材料面临160%的叠加关税;中国则对铅酸电池实施反制措施,加征25%关税。

3. 品类差异

锂电池面临全链条高压打击,而铅酸电池则因其技术成熟度和回收体系完善,在美国本土产能快速恢复,对全球份额冲击有限,但铅矿资源依赖进口仍为其核心痛点。

4. 四层影响链

关税政策导致锂电池成本上升、市场转移和供应链重构,促使企业采取产能布局、技术控制和资源闭环等策略应对;而铅酸电池企业则注重供应链收缩和关税套利。

技术竞争

锂电突破方向:固态电池和钠离子/铁空气电池成为锂电池行业的重要突破方向;固态电池规避锂钴限制,而钠离子/铁空气电池则加速量产,适配长时储能市场。

铅酸电池优化:碳添加剂技术提升铅酸电池寿命15%,但能量密度天花板难突破,因此铅酸电池继续深耕备用电源等利基市场,以发挥其高可靠性优势。

五 行业突围的策略

蓄电池行业突围策略

提升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

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和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注重创新设计和用户体验。

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获得国际认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技术专利:积极申请技术专利,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专利布局和技术标准制定等方式,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地位。

产业升级: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市场布局

市场多元化: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参加国际展会、加强与国际客户的沟通合作,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和市场。

海外布局:考虑在海外市场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客户,建立本地化服务团队和营销网络。

品牌国际化:加强品牌国际宣传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参加国际展会和活动,拓展海外市场。

合资合作:考虑与海外企业建立合资合作关系,借助对方的市场渠道和资源优势,快速拓展海外市场和销售渠道。

加强供应链管理

利用政策优惠与贸易协定

政策优惠:关注各国贸易协定与政策优惠,了解最新动态,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降低关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贸易协定:深入研究各类贸易协定(如FTA)的具体内容和规定,确保合规经营,利用协定中的优惠措施降低贸易成本。

关税成本:通过合理利用政策优惠和贸易协定中的关税减免安排,有效降低关税成本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市场准入:了解各国市场准入条件和规定,借助政策优惠和贸易协定快速进入目标市场,拓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空间。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点击查看GBRC 2025 SMM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产业大会专题报道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