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东莞韧性:下好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一盘棋

来自: 证券时报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GDP6067.84亿元,同比增长4.8%,这是制造业之都东莞交出的上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4.8%的增速背后,是东莞产业韧性和经济活力的跃动,表明东莞经济正延续回升向好的态势。

向内看,今年东莞的工业经济保持较好增势,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向外看,东莞外贸进出口规模稳稳站上7400亿元台阶,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并持续拓展合作空间。

东莞经济稳中向好的背后,正是下好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一盘棋的沉着应对。

在盘活存量方面,东莞利用工业基础深厚的突出优势,加快推进场景应用开放和数据汇聚共享,推动智能机器人赋能千行百业,形成蓬勃发展态势。

做优增量方面,东莞则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和“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两大优势板块,加快引育壮大一批优质企业和创新主体,增创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东莞正通过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引领、未来产业卡位的梯次布局,在复杂环境中保持“稳”的态势、积蓄“进”的动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生产一线。受访者供图

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

生产要素高效配置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做优增量的重点在于“优”,意味着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兼顾经济增长的“质”与“量”;盘活存量的关键在于“活”,侧重于对已有的产业、资源、产能等进行有效整合、改造、优化利用,全面提高配置效率。

作为制造业之都,工业经济是东莞的基本盘。上半年,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其中,总产值超万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依然保持着良好增长态势,其规模效应和产业链辐射能力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对于存量经济,东莞清晰地意识到,传统产业唯有主动拥抱变革,突破转型瓶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迁,才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从“机器换人”到“数字代人”再到如今的“AI+制造”,东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并入选为首批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省级“双料”试点城市。

近年来,东莞通过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行动,以“链式改造”为抓手,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重点依托“三大手机”等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企业协同升级,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帮助重点产业迈向中高端,闯出一片差异化、特色化的蓝海。

在存量变革的同时,东莞也在寻求新的增量。一方面,东莞正用“变量”催生“增量”。通过对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以算法、大数据等关键要素的突破为着力点,更多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不断刷新“东莞制造”的标高,数字化技术耦合制造业全流程的融合应用场景在东莞落地生花。

从数据来看,东莞通过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制造业占GDP比重稳定在50%左右的高位水平。东莞工业技术改造投资从2014年的125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7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19.3%,居全省前列。

另一方面,东莞也正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为东莞拓宽了经济增长点。

当前,东莞正聚焦“人工智能+智能终端”和“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两大优势板块,加快引育壮大一批优质企业和创新主体,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增创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从东莞培育新动能的路径来看,东莞正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终端产品智能化,充分发挥国家级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移动终端、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新能源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在东莞滨海湾新区,一座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岛”紧锣密鼓开建。“我们预计用6年时间打造全国人工智能全域应用先导区,实现人工智能产值600亿元。”东莞滨海湾新区党工委书记罗斌表示。

在科产融合赛道,东莞深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以松山湖科学城为牵引,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推动大科学装置开放共享,支持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持续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在产业韧性的背后,东莞的经济活力也正持续释放。

随着今年“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的启动,东莞展示着独特的吸引力。东莞“95后”人才吸引力跻身全国前十,Z世代求职者用脚投票,在东莞这片制造业热土上寻找新的职业坐标。

在受访专家看来,东莞是平均年龄33.4岁的“青春之城”,Z世代是东莞大厂渴求的新生力量。东莞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上挖潜,为创新性、技术性人才开辟成长空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强支撑。

作为一座人口超千万、平均年龄仅33.4岁的城市,东莞年轻消费者占比超六成,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东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5.55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

从烟火气十足的“湾区周末IN东莞”活动,到真金白银的以旧换新政策,再到新型消费供给的迭代升级……上半年,东莞社零总额增长3.4%,这背后是消费市场潜力的持续释放。

外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晴雨表”,东莞外贸的亮眼表现也彰显了经济活力。上半年,东莞市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23.4%。其中,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出口同比增长25%、电子信息产品同比增长23.4%。更多高科技属性产品加速出海,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面对外部风险挑战增多局面,东莞不仅全力稳住欧美等传统市场阵地,同时加力拓展东盟等新兴市场空间,探索在新兴市场国家建立经贸联系点,多途径抢占外贸新兴市场,以更大力度推动贸易市场多元化,激发“五外联动”新势能。

南方财经记者观察发现,在外贸新业态上,搭乘跨境电商的时代列车,东莞企业出海正加速从代工贴牌到“DTC品牌”模式的切换。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一个以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出海驱动产业链供应链出海的新生态正在东莞快速形成。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表示,东莞凭借完善的产业体系、超强的制造能力、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灵活的外贸新业态,已成为外向型城市转型的探路者:通过“技术自主+产能出海+市场分散”策略,将“脱钩断链”的外部压力转化为重构全球价值链的机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