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守信企业“减负担”,让失信企业“增压力”

来自: 证券时报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7月28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生态环境部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管,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取得多方面成果。

在全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提档升级方面,生态环境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效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多种转化路径和实践模式,编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典型案例。

在持续开展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评价方面,目前已完成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专题评估和“十三五”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环境成效试点评估。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在发布会上回答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生态环境行政检查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减少对企业的现场检查,不意味着不监管,不意味着放纵违法行为,而是进一步提升检查的规范性和精准度,确保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检查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强化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

近期,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减轻企业负担。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有效执法监管”与“减少对企业干扰”两者的平衡?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表示,生态环境行政检查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企业,既是督促企业达标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对优化营商环境、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

前不久,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严格规范生态环境行政检查 大力提升执法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做好行政检查的统筹,不同检查事项“应合尽合”,跨部门检查“能联尽联”,避免对企业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日常检查有计划,个案检查有线索,专项检查有报批。

对于日常检查,强调统筹、高效,“按年”制定检查计划,“按月”细化落实,并且不得超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并公布的年度检查频次上限要求,避免以“巡查、调查、核查、调研”之名行检查之实。同时,要做足检查前的“功课”,预判企业治污设施运行状态与违法风险点,避免盲目检查,切实提升现场检查质效。

对于个案检查,强调精准、科学,具备非现场监管条件的检查事项不再入企检查,减少对企业的打扰。如果出现环境质量发生异常波动的情况,要在溯源分析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范围,精准检查。

对于专项检查,强调合法、必要,严格控制专项检查的数量、范围、内容和时限,注重实效;并且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布。

裴晓菲强调,减少现场检查,并不意味着不监管。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积极打造智慧执法体系,指导地方在水、气、固废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非现场监管执法经验,执法方式已经由原来的“人防”逐渐转向为“技防”。比如,按照法律规定,重点排污单位都安装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并与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

同时,减少现场检查,减的是对环保守法企业的检查。《通知》要求,要强化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比如,对信用良好、正面清单内的企业,原则上不开展现场检查,反过来,对那些失信企业、正面清单外的企业,则要重点监管。让守信者“减负担”,让失信者“增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将执法资源更多地投入到环境风险大的监管对象上。

此外,减少现场检查,并不意味着放纵违法行为。《通知》要求,强化对恶意违法行为的惩治,狠抓违法后果严重、主观恶意明显的重点案件办理,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下一步,我们将以《通知》的贯彻落实为重要契机和有效抓手,进一步提升检查的规范性和精准度,科学合理把握检查尺度,确保生态环境领域行政检查既不缺位,也不越位,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出积极贡献。”裴晓菲强调。

建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对此,张玉军表示,今年2月份,生态环境部联合财政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印发《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国家层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关键项目,为未来5年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锚定了方向。

接下来,生态环境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有序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地实施。

在立足统一监管职能、系统构建监督性监管体系方面,要建立生物多样性监督性调查、观测与评估体系,搭建监督性调查观测网,多尺度、多层次常态化采集生态系统、物种、遗传资源等数据,开展重要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基线调查与动态观测。编制生物多样性状况和成效评估指标规范,开展全国、重点区域、重点物种生物多样性状况评估以及保护恢复成效评估,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外来入侵物种及转基因生物等对生物多样性影响专项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价和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日常监管机制,推动将评价结果纳入政绩考核。

同时,要统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三大目标。针对生物多样性优先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等不同区域,明确差异化保护目标和任务,强化栖息地修复、物种保护等重点领域项目布局。要以利用促保护,推进可持续利用试点示范。

此外,要聚焦关键技术问题,保护国家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构建高效智能化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研究制定生物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重点监管名录,规范其获取、利用、惠益分享活动。推动建立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打造传统知识保护示范典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风雨50年,中欧关系如何“穿越迷雾”?发布时间:2025-07-30
下一篇:
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6%发布时间:2025-07-30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