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内卷”政策信号持续释放,市场对行业格局优化的预期增强,国内工业品期货市场集体大涨。 7月23日,多晶硅期货、焦煤期货、玻璃期货开盘再度大涨,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早盘一度涨停,盘中最高触及每吨53165元,再创上市以来新高;工业硅期货主力合约早盘涨超2%,一度站上万元关口;煤炭板块中,焦煤主力合约再次触及涨停,涨幅达11%,报每吨1135.5元。 据新华财经数据统计,7月以来涨幅居前的品类集中在新能源产业链(多晶硅、碳酸锂)、黑色金属(焦煤、焦炭、铁矿石、螺纹钢等)、建材(玻璃、PVC、水泥)以及化工(碱、尿素、纸浆、橡胶、苯乙烯等)等板块。 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收盘,7月以来多晶硅主力合约大涨超47.2%,焦煤主力合约上涨27.09%,玻璃主力合约涨幅达24.16%,工业硅主力合约上涨19.4%,铁矿石主力合约涨15.02%,螺纹钢主力合约上涨4.54%,橡胶主力合约涨4.86%。 ![]() 从本次涨幅居前的新能源产业链看,国投期货分析师张秀睿表示,此轮多晶硅期货价格上涨背后,除工业硅价格走强带动原料成本抬升外,核心源于市场对相关政策预期的持续发酵,当前市场交易逻辑主要受光伏“反内卷”预期的主导。 张秀睿表示,高库存仍是制约多晶硅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短期内受政策情绪的推动,市场呈现出“涨价去库”的特征,产能出清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跟踪。目前,硅片价格在完全成本核算下已大幅调涨,多晶硅的成本压力初步向下传导,后续聚焦关注电池片、组件环节的价格跟涨节奏。总体来看,在政策驱动的情绪支撑下,短期多晶硅期货价格或维持震荡偏强,后续需进一步关注政策细节。 对于黑色金属本轮涨势,多数分析师表示,一则有关“煤矿生产核查”的通知推动黑色系期货市场走强,叠加部分钢厂对焦煤第二轮提价的情绪提振,在政策预期的支撑下,黑色系金属价格呈高位波动的行情。 一德期货分析师张源表示,从基本面看,焦煤及焦炭供应格局仍显紧平衡。一方面,前期山西等地的环保、安监等因素导致的减产尚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本轮盘面上涨显著带动了现货补库、期现套利(正套)入场以及贸易商囤货行为,这些操作共同加速了现货去库节奏,形成价格上涨的正反馈循环。 中信证券研究煤炭与氢能行业首席分析师祖国鹏认为,目前动力煤处于迎峰度夏的旺季,下游采购需求逐步释放。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短期动力煤需求和煤价仍有扩张空间。若后续稳增长政策或重大基建项目建设的预期进一步叠加,则有望推动煤价超预期。 南华期货黑色产业研究组负责人周甫翰分析称,本轮黑色系行情始于超跌后的预期差修复,目前已进展到政策预期主导的情绪脉冲行情,短期内政策预期难以落地,盘面波动仍将加剧。中金公司表示,近期数据显示基本面数据有所边际转弱,钢材减产去库供需双弱,铁水产量小幅下滑,淡季基本面韧度仍有待观察。市场需要关注黑色系“反内卷”的落地形式与节奏。 对于玻璃、纯碱走势,建信期货认为,目前行业尚未出台明确的“反内卷”相关文件,但从供应方面看,近期由于部分光伏玻璃企业计划减产,导致玻璃日熔量(即每天实际生产能力)下降,浮法玻璃(日常建筑装饰玻璃的主要种类)的供应也相应减少。随着供给减少,厂家端库存压力有所缓解,短期内对玻璃价格构成支撑。但目前行业中游库存处于高位,成为价格上行的主要阻力,而玻璃产能去化进程缓慢,导致后期库存存在进一步累积压力。 建信期货称,目前行业“反内卷”政策仍未正式出台,市场还处于交易行业“反内卷”政策出台的预期中。因此,盘面走势短期偏强,后续需关注政策落地情况,市场应保持谨慎。 多位接受新华财经采访的分析师均表示,部分商品的价格反弹幅度超出预期,涉及“内卷”的多数品种在实际上还保持着较为过剩的局面,供需关系尚未得到实质性改善,对于后续走势仍维持谨慎态度,需要警惕市场情绪降温引发的价格波动风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