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林传统村落中闽南红砖厝屋檐一角。 晋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学生们在梧林传统村落开展研学活动。 刘翼摄 梧林传统村落中的一幢闽南传统红砖古厝。 晋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编者按:炎炎夏日,暑气蒸腾。以前,传统民居没有空调,人们如何度过夏天? 即日起,本版推出“传统建筑的生态智慧·炎夏这样避暑”系列报道,从隔热防潮的红砖厚墙、蓄热调温的厚实夯土、自然通风的天井系统中,梳理传统建筑中蕴藏的生态智慧。 细雨蒙蒙,福建晋江市新塘街道梧林传统村落,村前池塘泛起阵阵涟漪。雨水冲刷下,古厝外墙上的红砖白石愈显明艳。 “这两天雨下得多,但房子里头是干燥的。别看我们这儿的房子老,红砖墙吸水防潮,还防暑隔热,住得可舒服呢!”今年41岁的梧林传统村落村民蔡灿艺,从小就住在自家红砖厝里。 梧林传统村落有600多年历史,分布着闽南官式大厝、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中西合璧民居等文物建筑、历史建筑132幢,呈现出闽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厝,在福建方言中,意为房屋、村落或聚集地。“回乡起大厝”,是不少在外打拼的闽南人的一份惦念。 闽南地区夏天炎热、气候潮湿,不时还有台风侵袭,大厝如何更宜居? 布局中的光与风 光厅暗房设计,通风清凉;屋顶硬山顶样式,有助于防范台风 踏过石门槛,走进梧林传统村落的朝东宅,门内天井开阔,厅堂轩敞明亮。 “闽南夏季炎热潮湿,房屋多采用光厅暗房设计。‘光厅’即厅堂不设门扇,面向天井敞开,利于通风防潮;‘暗房’则指起居房间窗户较小,能减少房内阳光照射,通风的同时还有助于降温。”长期研究闽南建筑的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曹春平介绍。 以前没有电扇、空调,闽南人民为了度过炎炎夏日,在建筑布局中下足功夫,巧妙处理厝内外的光与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但在闽南古厝内,处处可见风的足迹。曹春平介绍,闽南古厝屋顶常开天窗或孔洞等“捕风窗”,以便热空气向上流动,实现“拔风”;在两侧山墙上部,还会用绿琉璃或红陶等材料,开设一尺见方的精美花窗,散热的同时也有装饰效果。 在朝东宅的天井两侧,还开有对称小门。打开门,隔着一条宽度仅供一两人通行的小巷,便又是一栋红砖古厝。 “这是防火的火巷,也是乘凉的冷巷。”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记得,自己小时候也住在这样的宅子里,打开小门把木床板架在巷子里,就这么躺着吹风纳凉,缓缓而来的穿堂风,让人酣然入梦。 微风送爽,令人畅怀。但在闽南沿海地区,夏天亦有狂风骤雨的烦恼。曹春平介绍,为防范台风,闽南古厝的屋顶常设计为两面坡的硬山顶样式,屋脊到屋檐用整根通长的椽子架构,房屋结构整体性更强,同时在屋瓦顶层铺上竹筒形的筒瓦,在瓦片缝隙中加入石灰等材料,防止雨水渗入和大风掀翻屋顶。 用材上的增与减 厚实的红砖墙不仅外观色彩鲜艳,还能隔热;孔隙能吸湿、吸潮 走出朝东宅,轻抚红砖墙,触感粗糙。红砖作为闽南人普遍使用的建墙材料,自有宜居妙用。 闽南地区多丘陵,田里的土壤富含三氧化二铁,是理想的制砖原料。闽南人就地取材,制作黏土,烧制成砖。曹春平介绍,厚实的红砖不仅外观色彩鲜艳,还能隔热;孔隙能吸湿、吸潮。 由于红砖价格较高,普通民居通常外墙铺设红砖,内墙使用其他材料。“梧林传统村落内,闽南古厝墙体多为40厘米厚,内墙常采用夯土、砖石等材料。”站在朝东宅门外,吴金鹏举着手掌比划墙体厚度,“厚实的双层墙体,能有效隔热。” 曹春平介绍,闽南古厝中也有未完全填实的墙体,称为“空斗墙”。这一设计,在节约建筑用材的同时,可利用建筑墙体空腔实现隔热、保温、防潮功能。 在梧林传统村落,除了整面红砖墙,还可见到红砖白石相间的墙体。大块的灰白花岗石与片状的红色条砖交错组合,红砖比石块更凸出于墙体,这一砌筑方式被称为“出砖入石”。“红砖比石头更易风化,红砖略凸出于石块,长时间裸露,墙体仍能保持坚固平整。”吴金鹏说。 “‘出砖入石’使用的多是废弃红砖、石块,实现了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久而久之,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曹春平介绍,这一砌筑方式,多用于建造围墙、山墙等。 有趣的是,在闽南古厝山墙偏上位置,大多有一条挑出的砖带,被称为“鸟踏”。“‘鸟踏’对山墙有一定保护作用,能防止雨水侵蚀山墙。常有鸟雀栖息于‘鸟踏’上,甚至筑巢,也许这就是‘鸟踏’名字的由来,让古厝多了几分自然之美。”吴金鹏说。 使用中的守与变 村落选址讲究山顶林、山麓居、谷地溪、溪边田;如今,建筑内部适当增加现代设施 除了单体建筑的精巧设计,村落环境也体现出古人的生态智慧。 “村落选址讲究山顶林、山麓居、谷地溪、溪边田,梧林传统村落就是按这个原则选址建设的。”吴金鹏介绍,梧林传统村落背靠石鼓山,村前流经梧垵溪,溪与村之间还有个小水塘,可以调节环境小气候,使周边更加凉爽,“保护村落,要保护村落整体环境,保留山水林田等要素。” 2017年,晋江市成立梧林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为基本思路,对梧林传统村落实施整村保护和有序开发。 “保持建筑本体的历史底蕴不变,根据运营业态需要,我们在建筑内部适当增加现代设施。”晋江市梧林青普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俏云说,除了在修旧如旧的前提下修缮、开发传统建筑,运营团队也较完整保存了梧林传统村落的整体生态风貌,“别看村口的小水塘面积不大,每年都有珍稀鸟类出现呢!” 梧林传统村落德鑨宅内,有一株高大的榕树,树根嵌进地里,树冠生长至屋顶之上,投下一片阴凉。李俏云介绍,运营团队定期查看,及时修剪榕树根须,既保护好榕树,又避免其发达的根系对古厝墙体、台阶、下水道等造成影响。“现在德鑨宅成为一家咖啡馆,坐在院子里的榕树下喝咖啡、拍照,是不少游客来这里游玩的必选项。”李俏云说。 “村落是一个整体,体现着古人对环境的理解,在保护村落中的传统建筑时,也应保护好整个村落环境的自然肌理。”曹春平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