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 7月3日讯:如今2025年上半年已经告一段落,回顾过去的半年,汽车市场可谓是重磅频出,且国家层面关于“反内卷”的政策要求也屡屡被提及,汽车、光伏以及电商行业作为“反内卷”的关键行业,相关企业也多次被有关部门邀约,以期企业共同联合,推动行业“反内卷”的进程。而价格战、反内卷、关税等词也成为2025年上半年的“行业热词”,SMM整理了上半年汽车市场的“大事件”,以供参考: 价格战不停歇! 2025刚开年已有近30家车企降价! 2024年12月31日,国家和地方“以旧换新”补贴到期,部分车企许是为了在春节前冲一波销量,缓解消费者因错过补贴而产生的观望情绪,纷纷开启了新一轮的促销活动。自2025年1月开始,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便已经有包含比亚迪、理想、蔚来、奥迪、一汽/上汽大众等在内的一众新能源汽车品牌及燃油车品牌陆续宣布降价。 不过很快,令市场振奋的消息传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完善汽车置换更新标准。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针对汽车行业积极献策 自动驾驶技术成“热点赛道” 在今年两会期间,赛力斯集团创始人张兴海表示,汽车市场要有序竞争,企业自律同时政府要加强监管。他表示,中国汽车产业现在的市场化有些无序,需要有序的市场化,需要企业自律,也建议政府加强监管,才能把新能源汽车行业做得更好。 全国人大代表雷军、朱华荣等提及要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标准和法规,加快推进自动驾驶的量产,雷军甚至还提及了一个屡次冲上热搜的建议——优化新能源汽车号牌的设计,其表示现在的绿色号牌与车体颜色兼容性较差,不利于产品外观设计实现更高突破,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启动新能源汽车号牌式样的调研论证,公开征求意见建议。一时间,该建议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拥簇。 “智驾”字眼淡出车企宣传C位 辅助驾驶安全不容忽视 3月29日晚间,三名女生在驾驶处于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的小米SU7经过一段施工路段时因车速较快,反应不及发生剧烈碰撞,车辆爆燃后身亡的事件引发了市场对于智能辅助驾驶安全性的广泛探讨。目前,该事故的责任还在认定过程中,但市场上关于智驾的讨论依旧层出不穷。 4月16日,工信部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而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也提醒称,若车企因虚假宣传导致交通事故,可能面临广告法相关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追责;4月1日,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强调企业需明确系统边界、履行告知义务,并规范功能命名,推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在明确责任边界下稳步落地。 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智能驾驶主要是以L2级辅助驾驶(组合驾驶辅助)为主,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仍处于试点阶段,中国现有的量产乘用车智能驾驶功能全都在L2及以下。因此,在使用智能驾驶的过程中,均需要驾驶员随时关注路况,并需做到能随时接管车辆的控制权,且在施工路段和拥堵以及无清晰车道线、陡坡,急转弯、湿滑路面等均禁止使用L2级辅助驾驶。 在工信部为车企的智驾宣传上“紧箍咒”之后,五一假期期间,“智能驾驶”这一曾经的C位宣传词条,也开始迅速淡出车企的核心宣传话术。据财联社方面报道,小米汽车甚至调整了其SU7新车订购页面中关于“智驾”的描述,直接更名为了“辅助驾驶”。而深圳、太原等地的蔚来、理想、小鹏等店的销售人员宣传话术也变得谨慎许多,仅在用户主动询问时才会就辅助驾驶展开相关说明,且多注重提醒“并不是所有路段都适用于辅助驾驶”“驾驶员需要保持注意力”“辅助驾驶系统不具备完全接管能力”等情况。 特朗普汽车关税扰动频频 自4月起开始对所有进口整车征收25%关税 3月份以来,特朗普关于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事情频频扰动市场,最终特朗普宣布于当地时间4月3日凌晨12:01分起开始向所有不在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加征最高25%关税,对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也在5月3日实施;不过在汽车零部件关税实施前期,4月29日特朗普又签署公告,允许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在美国组装汽车的汽车生产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以抵消部分关税。其中,符合 “美国 - 墨西哥 - 加拿大协定”(USMCA)的汽车零部件将继续免征关税,但需要企业自行举证 “美国本土含量”。 虽然在关税实施前,包括加拿大、韩国、日本、欧盟、德国、英国甚至美国当地的汽车产业链企业等均采取了种种或对抗,或商议等的举措,但依旧未能阻止关税的最终落地。其中日本政府一直在就关税问题与美国展开磋商,但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汽车贸易“不公平”,并考虑保留对日本汽车加征25%关税。而日本首相石破茂在5月19日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曾强调,无法接受美国对汽车等进口产品征收高关税的政策,“将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应对”。 5月下旬国内新一轮价格战打响 工信部、中汽协接连严肃表态 5月23日,比亚迪、零跑、吉利、上汽通用别克、奇瑞等纷纷通过“限时一口价”等方式,掀起了新一轮的“价格战”。但随后,该价格战遭到了工信部、中汽协的“反对”。彼时中汽协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其中提到“价格战”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把产业发展带入恶性循环,因此其倡议所有企业严格遵从公平竞争原则,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企业在依法降价处理商品以外,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不进行诱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行业和消费者根本利益等。 随后,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赞同并支持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的《倡议》,并提到,工信部将加大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采取必要的监管措施,坚决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切实保障消费者根本利益,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6月3日,全国工商联经销商商会也发文呼吁要坚决抵制以 “价格战” 为主要形式的 “内卷式” 竞争行为,改善汽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6月5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发布会上提到,对当前汽车行业存在的“内卷式”竞争现象,商务部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综合整治与合规引导,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它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对汽车消费市场跟踪、研究和政策引导,推动破除制约汽车流通消费堵点、卡点,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 数十家车企集体发声!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随着规定大型企业支付工程款最长不得超过60日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2025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6月10日到6月11日,包含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比亚迪、长城汽车、小米汽车、小鹏汽车、奇瑞集团、零跑汽车、北汽集团、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在内的数十家车企纷纷发布公告称,“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业内普遍认为,该许诺有望助力汽车零部件厂商更快收到货款,加快资金回流速度。供应商可以利用回笼的资金采购原材料,从而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导致的原材料供应问题,从而保持正常生产进度。 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开展 比亚迪、蔚来等多款车型入选 与此同时,国家也在持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2025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选取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比例不高、市场潜力较大的典型县域城市,举行若干场专场活动;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结合地区特点开展若干场特色活动。与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等工作形成协同效应,推动优质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鼓励各类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金融、充换电及售后服务等领域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结合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政策工具,定制“购车优惠+用能支持+服务保障”一体化促销方案,健全覆盖购车、用车、养车全周期售后服务网络。 其中,比亚迪、蔚来、小鹏、特斯拉、五菱、长安等多个车型均入选。 二手车市场再获重视 机构预计交易量有望突破2000万辆 而除了新车,今年市场上关于二手车的消息也频频引发热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肖政三表示,将持续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加快落实异地交易便利化措施,构建二手车全国统一大市场,将二手车纳入购车优惠补贴范围和培育支持二手车专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政策建议。继续推动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的修订,完善认证二手车质量信息溯源服务,鼓励生产企业开展置换业务和经销企业提供质量服务,支持车辆生命周期信息数据产品升级,搭建二手车出口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二手车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 此前,二手车拍卖及流通服务平台「有辆」联合汽车流通行业研究机构SG-Auto发布《有辆2025年中国二手车行业展望》。其中提到,随着新车销售与旧车置换的联动,其预计2025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将首次突破2000万辆门槛,如果能够延续2024年6.5%以上的增长率,2025年国内二手车交易量有望达到2100万辆。 全年汽车销量展望 全年汽车销量方面,在2024年年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市场销量预计在3200万辆左右,其中国内市场2600万辆左右,增速3%。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5年新能源汽车含出口的销量预计达到1650万辆,增速接近3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预计超过55%。 2025年1月13日,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290万辆,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总销量预计约1600万辆,同比增长24.4%;出口总量预计实现620万辆,同比增长5.8%。 |
4 小时前
4 小时前
4 小时前
4 小时前
4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