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5月中旬,安徽省合肥市迎来近300位外国客商到访。他们来自全球49个国家,此行目的除了进行行业交流,也是为了参观中国的水泥智造生产设备生产线、采购设备。 “中国水泥行业的装备公司、技术工程公司在国际市场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我正在寻求一个机会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中国的先进水泥生产技术,希望能在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南非比勒陀利亚波特兰水泥集团CEO马蒂亚斯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在产的水泥项目中,中资企业全资投资的占比约40%,合资约60%。这些项目通过技术、设备和资金的输出,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激发产业活力。 中国水泥企业靠技术 在全球争得“一席之地” 水泥是安徽的传统优势产业。5月15日至17日,“第26届国际水泥技术及装备展览会”“中材国际第三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会”等活动同期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其中,出席中材国际第三届水泥绿色智能发展大会的外国嘉宾比上一届增加了66%。 业内人士指出,20年前,全球水泥产业主要被欧洲公司所主导,而这20年以来,中国水泥行业企业通过“走出去”,国际影响力稳步提升。以中材国际为例,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在海外91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了351条生产线,水泥技术装备与工程主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连续17年保持世界第一。 马蒂亚斯认为,中国水泥企业之所以能够赶超,在于技术能力的显著提升,中国水泥行业重视降本增效的先进技术,这个更加吸引外国企业。 根据相关研究,2020年水泥制造行业申请专利达到近年来的峰值,为2323项。从专利授权趋势看,近年来保持稳定,2024年为1966项。 中国水泥协会执行会长孔祥忠表示,装备大型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产品制造绿色化是当前中国水泥行业的基本特征。自2021年以来,已有近70家水泥企业入选了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卓越级智能工厂、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典型案例等名单,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全员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升。 绿色化、智能化受关注 在位于合肥的中国建材装备集团高端装备智造园,客商从管理系统到单件设备进行了详细参观,了解询问其绿色化、智能化的指标参数。 园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中国建材装备集团的核心产品——辊压机系列为例,该系列产品在全球已经累计销量超2400套,而以辊压机等核心产品为载体,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是企业的最大优势。 此次调研之行中,多位外国客商表达了想与中国水泥企业加强合作的意愿,而他们看中的能力除了性价比更高的绿色技术,还有智能制造水平。 马蒂亚斯表示,他所在的公司刚刚与中材国际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旨在帮助他们下一个水泥生产项目减少碳排放20%。 “过去多年,我们与众多中国供货商在各类项目上开展了大量合作,尤其在亚洲和非洲的项目合作成果显著。如今,我们已开始寻求在欧洲市场的合作。”德国海德堡材料集团水泥技术中心总裁安东尼奥告诉记者。 装备技术及服务 有望成为发展“火车头” 据Wind统计,已经披露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的21家水泥上市公司中,14家企业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但在中国水泥协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周育先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水泥行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而只是相关政策落地执行后导致产品价格阶段上行的结果。然而面对国内水泥需求下行的走势,行业要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国内外市场同时发力。在国内,需要持续推进国内产能置换政策进一步落地落实,加速出清行业低效产能。在海外,需要加力挖掘国际合作潜力。 “海外市场机遇广阔,中国水泥行业企业心中要装着世界地图,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价值跃迁。”周育先说。 近年来,中国水泥企业积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资源配置与整合工作,全方位推进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等产业链环节的国际化进程,通过设备出口、技术合作及绿色创新,逐步从产品“出海”到技术输出升级,涌现出中材国际、安徽海螺等一批领军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装备技术和服务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其海外发展的“火车头”。 “我们在全球布局了10个装备服务中心,为工程运维服务提供支持。”中材国际总裁朱兵表示,装备业务要带动工程、运维往前走,这是我们应对变化的国际环境不变的策略。 |
19 分钟前
19 分钟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