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A股维持横盘震荡态势,接下来市场是向上突破还是向下调整,备受投资者关注。 5月20日,A股市场量价齐升,指数、板块、个股多数收涨,市场士气鼓舞人心。 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短期来看,A股市场需要耐心等待政策催化与盈利拐点等信息面带来的共振效应。至于后市行情,市场仍需要持续消化上方的套牢盘压力。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量能变化,同时关注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因为这些信号将通过影响全球资金流向,对A股市场形成重要扰动。 呈现突破性上涨态势 5月20日,A股全线上扬,市场整体活跃,成交量有所放大,日成交额1.21万亿元。 截至收盘,沪指收涨0.38%报3380.48点,创业板指收涨0.77%报2048.46点。科创50、沪深300、上证50微涨,北证50涨逾1%。 A股共计3836只个股收涨,涨停股101只;1380只个股收跌,跌停股9只。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有国防军工、煤炭、钢铁、房地产出现微跌,其余行业飘红。大消费板块领涨,美容护理、综合、传媒、家用电器板块均有不俗表现,医药生物板块涨势也不错,相关个股中有10只涨停,且这些涨停个股主要集中在中小市值医药股。 纳米银概念涨逾6%,盲盒经济、重组蛋白、宠物经济、托育服务概念领涨,刀片电池、跨境电商概念同样涨势良好。 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市场在经历阶段性盘整后,今日呈现出突破性上涨态势,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是北向资金持续加仓权重蓝筹股,为市场注入显著的流动性支持; 二是随着短线交易成本的边际抬升,市场风险偏好呈现渐进式改善; 三是市场风格明显向高位题材股切换,其中并购重组概念及ST板块表现尤为活跃,有效激活了市场的交投情绪。 向上需消化这些压力 那么,短期内A股市场将如何表现,投资者需要考虑哪些市场因素? “当前A股整体处于‘估值底’与‘盈利底’的磨底阶段,中长期配置价值已经凸显。但短期内,投资者需耐心等待政策催化与盈利拐点等信息面带来共振效应。”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向记者直言,今年市场的波动性整体有所增加,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确定性。因此,投资者可以通过交易来增厚收益,淡化指数波动的影响。 贺金龙建议,投资者可从政策驱动的内需修复、具有全球产业链优势的制造业出海、红利资产的防御价值等方向把握结构性轮动行情。三季度有望出现政策发力、外资回流、库存周期回升等组合信号,届时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 “短期来看,A股市场下有支撑,但向上仍需消化外需不确定性带来的担忧。”富荣基金认为,中美关税迎来90天的暂缓期,二季度可能出现“抢出口”现象。同时,在国内一揽子政策的支撑下,基本面未必比市场想象中差。结合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中长期资金向资本市场的流入,A股下行风险相对可控。 就后市走势而言,刘有华提醒投资者重点关注两大关键变量:一方面,市场需要持续消化上方套牢盘压力,其中量能变化尤为关键,若成交金额能够维持温和放大态势,那么指数有望上攻3500点关键阻力位;反之,若量能出现萎缩,则可能回落至3300点寻求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即将召开的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将通过影响全球资金流向,对A股市场形成重要扰动。 “现在处在牛市的初期阶段。”桓睿天泽总经理莫小城在受访时表示,虽然短期内市场波动还会比较大,但整体方向是积极向上的。这一轮市场反弹的核心不在于情绪,而是因为很多企业的盈利能力在改善,竞争力也在逐渐增强,这是市场向好的根本原因。 莫小城坦言,他们不太主张去猜市场短期的涨跌,而是更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和基本面。眼下的这波上涨,更像是市场进行的一次合理的价值修复,是重新发现那些被忽视的好公司的过程。特别是在医药和消费领域,不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正在持续增强,这才是行情能否走得更远的关键。 记者 朱灯花 文字编辑 陈偲 版面编辑 孙霄 |
5 小时前
6 小时前
6 小时前
昨天 22:44
昨天 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