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税服务厅积极“瘦身”,是税务部门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治理效能的缩影,也为广大线下服务窗口提质增效提供了有益借鉴 前段时间,浙江湖州吴兴区一处办税服务厅悄然“瘦身”:大厅面积缩减20%,窗口数量减少56%。变动这么大,会不会影响业务办理?“以往来这儿都是所有业务一起叫号,遇上前面办理复杂业务的,就要等很久。这次一进门,‘智能导税机’就识别了我所关联的企业,导税员再对资料进行预审,判断我要办理的属于简单业务,随即引导我到简事快办区,真是方便了不少。”耳目一新的空间布局、更快的办事速度让来办业务的市民很惊喜。 “瘦身”并未影响办税效率,得益于导税服务水平的提升。原来,这家办税服务厅不仅将功能区域进一步优化整合,还把导税作为进厅第一道服务,以“智能导税无感识别+人工导税预审分流”两级机制,精细划分需要受理的业务,有序引导纳税人至不同功能区域办理,实现路线最短、效率最优。 为什么要“瘦身”?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坦言,过去纳税人习惯来办税服务厅办业务,尤其是遇到税收大征期的时候,队伍甚至会排到大门外。如今,办税缴费的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网上办”“掌上办”越来越普及,新电子税务局上线后,97%的税费事项、99%的纳税申报事项都可以在线上全流程办理,大幅减少了人们对线下窗口的依赖。办税服务厅“瘦身”,十分必要。 办税服务厅要“瘦身”,更要“强身”。不影响服务质量是“瘦身”的前提,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则是“强身”的基础。目前,很多办税服务厅都在积极转型,并且“瘦身”后往往智慧味更浓,有的开设了“简易快办”窗口、“疑难杂症”专区,着重解决个性化、差异化问题,有的将部分“发票领用”“综合服务”窗口改造为远程帮办中心、诉求汇集分析中心、服务运行监控中心。可以说,办税服务厅“瘦身”,不只是简单的物理调整,而是加强税收管理和服务改革的“化学变化”,也是纳税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升级。 办税服务厅积极“瘦身”,是税务部门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治理效能的缩影,也为广大线下服务窗口提质增效提供了有益借鉴。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政务大厅、银行网点等的线下服务窗口都面临转型升级。虽然倾向于“少跑马路、多用网路”的人越来越多,但线下服务窗口仍有存在的必要,不能一刀切地“压缩”。一方面,根据有关规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涉及的部分业务仍要通过线下渠道办理,其中既有监管的需要,也有保证安全、防范风险的考虑;另一方面,老年人及不熟悉数字技术的群体等,对于线下服务仍有一定依赖,需要专业人士提供个性化、更细致的面对面服务。 线下服务窗口加强“健身”,要积极搭上科技快车,提供更加智慧、高效、便捷的服务,也应深入推进跨部门强强联合,不断扩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比如,有的政务大厅设置了跨部门社会经济类综合窗口,一个窗口可以集中办理十几个部门的百余项业务,实现了“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有的银行工作人员进驻市场监管所,群众在窗口办理营业执照设立、变更等业务时,可以同步享受对公账户开立、普惠贷款等金融服务;还有的将自助办税区搬进银行网点,利用银行网点数量多、覆盖面广的优势,为商圈、街道的小微经营主体提供便利,实现办税缴费“就近办”“家门口办”。下一步,相关部门可继续加强探索,创新跨部门服务场景,立足服务“小窗口”、撬动民生“大作为”,推出更多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举措,让群众舒心办事、企业安心发展。 |
9 分钟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