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暂停部分加征关税的声明短期提振市场信心,但并未消除全球投资者对结构性风险的担忧。随着美债与美元的长期吸引力减弱,资本正加速寻找替代出路。中国资产在地缘稳定性和增长潜力上的相对优势,使其成为当前全球资金重新配置的焦点。 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谈判取得了超预期的实质性进展。 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暂停部分加征关税,同意于5月14日前采取相关举措,并建立常态化磋商机制。 这一进展为全球资本市场注入强心针:当天美股纳斯达克指数单日飙升逾4%,人民币汇率收复7.20关口,美元指数罕见与人民币同步走强。 然而,市场乐观情绪背后暗流涌动。国际大型投资机构对美债、美元的长期信心已现裂痕,而中国资产则成为国际资本竞逐的新高地。 图片来源:IC 关税“破冰”利好 5月12日,中美双方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中美互降关税直接提振市场风险偏好。联合声明发布后,5月12日,美国三大股指均创下自4月9日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标普500指数自3月下旬以来首次突破200日移动平均线,纳指较4月份抛售中的最低收盘价高出22%,进入技术性牛市;特斯拉、苹果等受贸易战冲击的个股单日涨幅超5%;港股恒生科技指数飙升5.16%,A股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百亿元。欧洲市场同步受益,航运巨头马士基股价暴涨12%,反映全球供应链压力缓解的预期。 通常被视为“跷跷板”的美元与人民币此次罕见双双升值。美元指数在消息公布后迅速拉升至101上方,5月13日,在岸人民币汇率和离岸人民币汇率盘中双双重回7.20元以内,创近半年以来新高。 分析指出,一方面,关税下调缓解了市场对全球贸易萎缩的担忧,推动美元需求回升;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企业结汇需求激增,叠加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支撑人民币汇率。 市场对“缓和”最直接的反应是抛售黄金、美债等避险资产。现货黄金价格单日暴跌3.21%,截至5月15日记者发稿,现货黄金回落至3140美元/盎司下方,期货主力也跌破3150美元/盎司,双双创逾一个月来低位。 美债收益率持续上升,3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5%大关,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破4.5%关口。 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美经贸谈判迅速达成进展令市场感到意外,关税政策缓和、贸易政策正常化趋势以及美国目前对减税的专注,可能会推动市场重新回到2025年之前的状态。 富达国际亚太区投资总监Stuart Rumble告诉记者,中美之间的高额关税制度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两大经济体的双边贸易下降,并增加了全球经济普遍放缓的风险。虽然目前两个经济体都尚未接近临界点,但整体关税的大幅降低将有助缓解这一风险。美国政府可能会继续通过更大规模的减税和其它旨在支持家庭支出的财政措施来刺激需求。多年来,中国通过减少对美出口依赖,在为新一轮贸易紧张局势做好准备的同时,也保留了扩大国内刺激措施的能力。这些发展加上贸易壁垒的降低,或能对股票和信贷市场产生支持作用。 美元资产信心动摇 尽管中美达成了阶段性协议,但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已出现根本性动摇。 中金指出,美股与美元都明显反弹,但这并没有解决美元、美债避险能力下降的问题,如果再次面临负面冲击,美元资产可能仍比较脆弱。 眼下,全球机构投资者正在主动调整,降低美元资产仓位。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日前指出,外汇基金在过去数年已减少对美国资产的投资,总计支持组合和投资组合的美元资产占比约79%,较几年前的90%以上已经有所下降;相反,人民币、欧元以及日元资产的占比则有所上升,部分投资为追求长期回报而流向私募基金和房地产领域。 全球资金流向追踪公司Exante Data创始人Jens Nordvig认为,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缓和后,美元反弹不过是短暂现象。他警告称,特朗普政府混乱的贸易政策不仅造成全球市场动荡,还导致了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已经“不可逆转的动摇”。美元熊市才刚刚开始,机构投资者正在重新调整投资组合,未来几个月或将引发大规模美元抛售。 值得注意的是,5月13日公布的美国4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3%,连续第三个月低于预期,创下自2021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美国4月核心CPI同比持平2.8%,符合市场预期。 业内预计,CPI降温或加大美联储未来降息的可能性,为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带来更多不确定性,美元或因此再次下挫。 美股方面,美国银行月度基金经理人调查显示,3月投资机构减持美股幅度显著,转入欧股的比重为1999年以来高点。晨星数据也指出,5月初美股指数型基金(ETF)资金进一步流出。 中金表示,当前既无法确定特朗普已经彻底调整经济政策,也没有看到美联储转向全面宽松,因此不建议抄底美股,维持低配。美债虽然在衰退情形下受益,但滞胀情形下利率可能上行,结合当前美债市场流动性趋紧、波动率上升,短期走势存在较大变数。 中国资产受青睐 在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信心动摇之际,中国资产却逐渐受到青睐。近日,外资机构接连发布看多中国资产的报告。 摩根大通在最新报告中上调了对中国2025年GDP增速的预测。 瑞银团队认为,虽然外部不确定性仍存,但贸易政策变化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可能小于此前预期,预计2025年中国出口表现将优于此前预测。 野村亚太区市场策略团队近日将中国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战术超配。该机构认为,贸易政策变化将显著提振全球和亚洲股票市场,缓解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 5月以来,在美上市的部分中国股票ETF规模大幅增长。截至5月12日,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资产规模达12.93亿美元,较4月底增长超13%。沪深300中国A股ETF-德银嘉实同期资产规模由18.6亿美元增至19.46亿美元,增幅4.61%。 花旗集团重申了对A股和H股的正面看法,认为贸易环境改善将为中国股市注入积极情绪。花旗团队认为,当前沪深300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的远期市盈率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 摩根士丹利近期的报告显示,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敞口虽仍低于峰值水平,但增加了对中国股市的看涨押注,已削减了泰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大多数亚洲市场的头寸。 瑞银集团亚洲财富管理联席主管Amy Lo指出,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紧张促使投资者开始分散其原本“相当以美国为中心”的资产配置,其中中国资产成为重要选择。 此外,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也指出,现在海外投资者担心美国进入衰退的风险,加上多年来在美股持重仓,有分散风险的需求,受中资股估值吸引,加上憧憬内地大手笔刺激经济的政策,此消彼长下,欲将资金重投中国。 赵耀庭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已基本回到了四月初“对等关税”之前的水平。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工程机械、家电和宠物食品公司等行业或从中受益。 除了股市,近期人民币汇率表现亮眼,在岸人民币汇率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创近半年以来新高。 政策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起到较为明显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金融市场看,一季度表现良好。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去年年末小幅升值1%左右,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均衡。4月份以来,尽管面临比较大的外部冲击,国内金融体系仍然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略有贬值后目前回升到7.20元左右。潘功胜明确表示,人民银行坚定维护中国的汇市、债市、股市等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指出,中国已向全球投资者展现了科创领域的强大潜力,若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变局中抢占制高点,有助于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记者 李曦子 文字编辑 袁源 版面编辑 孙霄 |
昨天 22:39
昨天 22:39
昨天 21:20
昨天 21:19
昨天 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