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业教育到老年大学 “AI+教育”不断解锁新范式

来自: 华声新闻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今年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三周年,三年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不断解锁教育新范式。

在高中数学课上,“AI教师助手”将三角函数的知识点拆解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学生每答一题,系统会自动分析薄弱点,推送针对性练习。

不仅是教学助手,“AI教师助手”还能帮助教师提升能力。通过采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将教学全过程转化成“可视化”数据,教师可以精准了解自己教学上的优势与不足。

数字化也在助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赋予“教”与“学”更多可能。

青海西宁市阳光小学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放学后,学生们可以自主学习剪纸、刺绣等50多种特色课程,让课后学习实现数字化焕新。

在深圳市,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们通过头环等设备采集脑电波信号,经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解码,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驱动机械手运动,在实验中感受人工智能的奇妙。

经过持续探索创新,深圳市南山区二外海德学校已开发了6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特色课程,为不同年龄、兴趣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全方位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来,全国已遴选出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红利正在被更多师生共享。

锻造AI时代能工巧匠 “数智”技能促进产教融合

当职业教育遇上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创新火花?“数智”技能如何锻造AI时代能工巧匠?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不乏亮点。

在这个模拟的沉浸式数字课堂里,国内外知名景点被“搬”到学生眼前,让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同学们有了更丰富的实践机会。

另一边,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联合相关企业打造的5G智能无人机AI灾害预警平台,已经应用在了农产品生产、森林防火、消防救援三类低空经济场景。

这些展项都是职业教育探索运用数智技能的生动实践,而在成果展外,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最近联合头部企业研发的职教专有大模型,为企业生产线上的机械臂规划出最优的传送路径,实现了从教室到生产线的无缝对接。

在专有大模型的助力下,学校创新构建700余个智能体组成的“智能超市”,就像给每位学生配置一位了专属导师,在不同的实训项目中给予个性化建议。同时,着力打造了多个“数字工坊”,通过数字赋能,打通从教室到生产线的路径。

数字赋能终身教育 实现“时时处处”可学

教育数字化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时时处处”可学。

在杭州开放大学的教室里,十几位老年学员正在学习非洲鼓,他们都是在“杭学通”小程序上完成的选课报名。

“杭学通”平台是杭州开放大学建设的面向全体市民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了各类优质学习资源,集培训课程开设、教育培训报名、学员签到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实现学习服务管理全流程数字化。目前,“杭学通”注册用户已经达到230万人,入驻的社区教育机构超3000个,培训场次超过13万次,累计服务市民超过1893万人次。

而发挥数字技术优势,这个由国家老年大学平台打造的“智慧书法”软硬件设备,不仅能打分,还能点评。据介绍,目前,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已服务近6100万人次,老年大学平台服务1.85亿人次。(记者 李晶晶 韩冰 姚文利)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