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持续震荡,低估值、基本面稳健的红利资产热度再起。日前,多只红利主题的权益基金宣布限购。展望后市,公募认为红利资产的稳健收益属性更具吸引力。在公募新规提出的强对标基准的业绩考核机制下,红利资产或迎来配置良机。 多只红利基金限购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红利主题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据中欧基金公告,5月12日起,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混合限购50万元,限购原因是“为保证本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另据西部利得基金公告,公司旗下西部利得央企优选股票自5月12日起,暂停1000万元以上的申购业务,同样“因投资管理及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需要”。 除主动权益基金外,还有一些红利类指数基金“闭门谢客”,其中联接基金位为限购主力军。例如,广发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 ETF发起式联接自5月9日起限购10万元;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自5月14日起限购500万元;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 ETF联接自5月8日起限购1000万元。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市场再度陷入震荡格局,红利资产吸引力彰显。以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为例,根据Wind数据,截至5月12日,二季度以来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上涨1.85%,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沪深300指数上涨0.09%。 “因此红利类基金产品获得资金追捧,基金管理人选择暂停大额申购,一方面防止大量资金进入摊薄持有人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基金规模的稳定,从而保障组合投资运作的稳健性。”上述业内人士说。 红利资产或迎来配置良机 从近1年的时间维度看,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上涨14.20%,显著跑赢同期大盘指数和沪深300。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红利基金总规模达2513.67亿元,较去年四季度末增加约270亿元,总规模再创新高。 鑫元基金认为,从数据来看,调整后,中证红利的股债性价比已经达到近十年的99%分位数,也就是说,红利类资产(如中证红利指数)的性价比处于过去十年最划算的1%区间内。从流动性来看,长线资金加仓的预期也比较强。不仅如此,历史上红利类资产在二季度呈现出比较显著的日历效应。 国投瑞银基金表示,红利策略聚焦现金流稳定、经营健康的优质企业,兼具防御性与价值属性,深受稳健型资金青睐5月7日,“一行一局一会”重磅发声,推出降准降息等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并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在利率走低、社保等长期资金入市的背景下,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方正证券研报指出,在强对标基准的业绩考核机制下,红利资产或迎来配置良机。当持有时期较长时,红利资产相对于沪深300等宽基指数有着较高的胜率,与方案的中长期业绩考核导向非常契合。 根据其测算,如果持有周期超过1年,中证红利和红利低波指数较沪深300指数和中证800指数的胜率基本高于70%(上述指数均为全收益口径);当持有周期达到3年或5年时,胜率更是接近90%。另外从当前(2025年一季度)我国主动权益基金的持仓情况来看,红利资产的权重并不高,银行、公用事业等高股息行业的权重大幅低于标准行业权重。 具体到投资策略而言,泰康基金表示,针对红利类资产开展定投时,若出现阶段性超额收益偏高的情况,可以适当减少定投金额,及时锁定部分收益;若遭遇阶段性较大幅度调整时,则加大定投金额,借此摊薄持仓成本。与此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及国内宏观环境变化,根据市场动态及时、有针对性地动态调整红利资产的配置。 不过,尽管红利资产后市配置价值凸显,但仍需警惕交易拥挤风险和风格切换风险。若外围环境缓和、国内经济数据企稳回升,市场或将转向交易“顺周期”或“高弹性”板块,红利类资产的超额收益可能转负。 编辑:格林 校对:乔伊 制作:鹿米 审核:木鱼 |
昨天 23:54
昨天 23:54
昨天 22:34
昨天 21:14
昨天 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