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优必选实验室,人形机器人正通过多模态感知系统实现工业元件的实时物体识别;香港科技大学课堂里,首个自主研发的行业大模型HKGAI V1已进入教育场景验证阶段;香港数码港内,智算中心为AI生态链企业提供分布式算力支撑。这些创新实践,共同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发展的技术图谱。 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凭借独特的政策、产业与创新生态,正加速迈向全球AI产业的核心舞台。 4月23日至4月2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中,赴深圳、香港、澳门、珠海等地采访,深入前海、河套、横琴等重大合作平台,探寻大湾区AI产业发展的未来图景。 从“硬实力”到“软环境” 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大湾区内地城市目前已经布局有横琴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以及鹏城云脑Ⅱ等多个算力中心,智能算力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而香港则在2024年底,也在数码港正式启用了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为本地高校和研发机构提供算力支持。 在算力的核心要素中,芯片无疑处于关键地位。面对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大湾区也有一些成功突围。 深圳的芯片企业睿思芯科成功推出了“一芯双核”设计架构,它专为DeepSeek等开源大语言模型推理等任务优化,其性能比肩Intel、AMD等国际主流型号的服务器芯片。 睿思芯科创始人谭章熹指出,大湾区正加速构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其核心优势在于覆盖半导体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与规模化应用终端集群。 以睿思芯科、云天励飞等自主可控的芯片技术为根基,到中游商汤科技、思谋科技在AI解决方案领域开枝散叶,最终在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等终端场景中绽放创新之花——这条纵向贯通的AI全栈式产业链,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智能经济的骨骼脉络,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全链条协同创新格局。 对于AI生态圈的打造,数码港行政总裁郑松岩表示,香港数码港目前正在打造人工智能生态圈,在过去一年中,数码港从内地引进超过120家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除了提供算力之外,数码港也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应用的不同解决方案以及技术支持。作为香港数码科技枢纽及人工智能加速器,数码港汇聚超过2200家企业,包括5家上市公司和7家独角兽企业。 《2024年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2024年9月,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1500家。其中,人工智能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26家,人工智能上市企业90家。 大湾区AI发展的吸引力不仅在于技术“硬实力”,更源于丰富应用场景的“软实力”——这正是企业选择大湾区的重要原因。 大湾区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多元产业结构为AI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是AI技术的天然试验场。从深圳的智能制造到香港的金融服务,再到广州的智慧城市,AI技术正渗透至各领域。 2021年,广州就率先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清单》,开放交通、医疗等10大领域102个场景,允许企业“带方案竞标”。 香港理工大学计算机及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环球事务)及电子计算学系教授杨红霞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生成式AI在医疗诊断、能源优化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作为典型代表,粤港澳大湾区依托完备的产业链体系与高密度算力基础设施集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协同与场景落地构建起坚实的创新生态基础。 应用场景开放实践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的蓬勃发展亟需应用场景的深度拓展,通过构建完整的技术落地闭环,才能真正释放智能技术的产业革新价值。 在深圳的优必选公司展厅,优必选的Walker C机器人不仅可以根据指令执行抓取物品的命令,还可以根据接入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根据摄像头所拍摄的影像理解周边事物。据了解,优必选今年打算在国内也推出两款面向C端的“AI+硬件”产品。 香港也正在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落地应用。今年2月,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发布香港首个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HKGAI V1”。这是业界首个基于DeepSeek 671B全参数微调并持续训练产生的大模型。 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郭毅可表示,该大模型预计将于7月正式推向市场供市民使用,相较其他大模型,HKGAI V1会更为贴近香港市民需求。该模型早前已获特区政府多个部门的公务员试用,而香港科技大学也是首批试用该模型的学府,希望能提升教学体验。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金融领域的AI应用,也是热点之一。全球金融软件公司Finastra近日一份相关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香港金融机构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使用率高达38%,远高于全球26%的平均水平。 人工智能浪潮下,安全、公平与透明既是监管的核心议题,更是AI落地应用的前沿挑战。 AIF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郭彦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AI的应用上,安全是被业界反复提及的概念,也是很多企业应用AI的前提条件。香港可以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网络安全以及合规的解决方案。 据了解,AIFT是由数码港培育的金融科技公司。目前该公司推出了AI合规及安全验证平台Vulcan,协助企业评估AI模型的漏洞及合规性。 在AI发展的前沿领域,香港也正在积极探索。香港金管局与数码港于4月28日宣布推出第二期生成式AI(GenAI)沙盒计划。该计划为银行提供风险可控的环境,支持开发和测试人工智能创新方案,推动金融业应用AI技术。 香港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指出,第二期GenA.I.沙盒将深度聚焦“以AI对抗AI”的创新路径,推动金融机构将AI技术深度融入风险管理的第二、第三道防线,在释放AI技术红利的同时,系统管控其伴生性风险挑战。 香港的AI人才磁吸和全球化方案 在本次的采访活动中,人才是记者听到最多的词之一。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5AI技术人才供需洞察报告》,2025年1月,猎聘平台AI技术整体人才紧缺指数(TSI)达到了3.24,明确显示出人才市场处于高度供不应求的态势。 作为超级联系人,香港可以在AI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发挥自身作用。作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可以为人工智能企业的发展吸引国际人才。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表示,香港在人才国际化方面保持领先优势,未来香港会在完善国际人才服务配套体系,同时也会推出一些新的政策,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度。 深圳智能配送机器人企业普渡2024年7月就在香港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与国际运营总部。普渡将与香港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合作,利用香港在AI科研领域的学术底蕴,推动服务机器人迈向具身智能。 人工智能公司商汤科技首席人力资源官张春娟表示,科创人才是AI发展重要原动力,香港拥有顶尖高效的合作氛围,是全球科创学术研究和应用落地的沃土。 在AI领域,“出海”已成为热门议题。在AI领域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香港可以通过数码港等载体为企业完成应用场景的国际化适配,成为AI领域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 香港数码港2024年引进了多间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包括中影年年、科大讯飞及旗下讯飞医疗,而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日在杭州访问时也向DeepSeek等公司伸出了橄榄枝。AI生成动画公司中影年年技术总监张旭表示,香港作为国际枢纽,相信有利公司将AI产品以香港作为桥头堡向世界推展。 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沈小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大湾区集聚了企业发展必需的人才、技术及资本要素,使企业既能依托内地庞大的应用市场,又可借势港澳通道辐射海外市场。 思谋科技于2019年在香港成立,以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作为技术引擎,集“光机电算软”技术为一体,为工业提供智能化服务。目前思谋已服务了全球近300家大型客户,包括苹果、卡尔蔡司、特斯拉、比亚迪等大客户。 思谋科技创始人贾佳亚表示,深圳与香港紧密合作,把香港国际化的人才资源、深厚的科研基础和前海健全的产业配套、丰富的应用场景等优势结合起来,为思谋这样的科技企业打造了“制度最开放、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发展平台,让思谋得以更好地利用两地优势,实现技术、资本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将产品、技术更广泛地推向国际市场。 |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