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龚梦泽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携第七代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高调亮相,宣布这一代车型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营,并首次明确公司有望在2028年实现集团层面盈亏平衡。这一时间表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行业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商业化的关键转折。 “2025年是Robotaxi量产元年,也是小马智行Robotaxi量产计划——昆仑计划成果落地的一年。”彭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已有三款车型完成路测,处于试生产阶段,今年夏天将开启常规化生产。 前装量产成本骤降70% 开启Robotaxi规模化落地 据了解,小马智行搭载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方案的Robotaxi车型拥有100%车规级零部件。彭军表示,自动驾驶套件成本中,核心成本是车载计算单元和激光雷达。得益于产业链的成熟和技术迭代,从第六代到第七代系统,车载计算单元成本下降了80%,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了68%,第七代系统的整体成本较上一代大幅降低70%,“具体的成本数据将在未来两个月公布,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代产品已经达到了大规模量产的临界点。” 成本骤降的背后是技术路线与产业链协同的深度优化。彭军强调,第七代车型首次实现前装量产,即传感器、冗余系统、域控制器等核心组件已集成至车辆生产线,而非传统后装模式。“车辆下线时,70%至80%的自动驾驶硬件已预装完成,仅需最后一步装配即可上路。这不仅降低了改装成本,更提升了可靠性和一致性。” 这一技术路径的革新离不开与丰田汽车株式会社、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大车企的深度绑定,彭军将上述合作模式称之为共同研发,“我们与整车厂的工程师团队共同打磨车辆适配问题,包括传感器布局、通信协议、耐久性验证等。未来,量产车将从生产线直接驶向市场。”据其透露,第七代车型的试生产已启动,夏季将进入常规化生产阶段。 降本之后的规模化是Robotaxi商业化的核心命题。彭军直言,当前阶段需集中精力攻坚高密度城市。即将到来的Robotaxi规模化运营依然会从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开始,在今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后加快向二、三线城市推进。“我们计划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至少有几个标杆城市达到过万的投放量级,从而让Robotaxi形成一种出行方式,而不只是体验。” 对于盈利路径,彭军将盈亏平衡与车辆规模直接挂钩。“我们优先投放北京、广州及头部二线城市,单城车辆需达到10%的市场份额才能形成网络效应。”他告诉记者,2028年预计车辆数量将支撑集团整体收支平衡。事实上,这一目标背后,是政策、技术、用户习惯的多重突破。彭军以北京亦庄至南站、广州珠江新城等复杂场景的运营为例,强调全无人驾驶技术已通过50万小时验证,政策开放与技术成熟正在形成合力。 面对特斯拉等巨头的Robotaxi布局,彭军展现出开放姿态:行业当前的核心挑战是做大市场,而非内部切分蛋糕。他坦言,小马智行的护城河在于体系化能力,即从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到政策沟通、用户运营的全链路布局。 针对数据价值的争议,彭军直言赞同“99%的驾驶数据无意义”的提法。在他看来,真正的壁垒在于对长尾场景的仿真与学习能力。“我们通过构建世界模型,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极端场景,再以路测验证算法。路测的核心价值不是收集数据,而是验证模型的完备性。”这一逻辑与当前大模型训练思路不谋而合,即数据质量优先于数据数量。 拓展国际化生态 产业正循环效应加速到来 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车企需“明确系统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履行生产一致性、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等一系列规范要求。 谈及自动驾驶分级,彭军犀利地表示,L3级辅助驾驶的“定义困境”。“L2和L4的本质区别在于安全责任人,前者是人,后者是机器。而L3是人机共驾,责任边界模糊,例如大雨天系统是否接管、事故责任如何划分等,这些难题需要法规与技术的双重突破。”在他看来,辅助驾驶级别升维不是一个产品简单进化的问题。因为责任主体不同,所以从一开始它们的产品设计和理念就是不同的,与其纠结人机切换,不如直接聚焦无人驾驶的清晰边界。 这一观点解释了小马智行“跳过L3、直攻L4”的战略选择。彭军强调,公司从创立之初便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并以此反哺乘用车辅助驾驶业务。例如,第七代系统的传感器、芯片等硬件已与L2车型通用,通过规模化采购进一步摊薄成本,形成技术协同。 国际化是小马智行2025年的另一关键词。彭军透露,公司已在韩国、新加坡、中东等地布局,正复制国内推广模式——与当地政府沟通法规、开展试点运营。这些市场的智能辅助驾驶需求旺盛,但法规成熟度较低,需要“从0到1”的培育。生态合作方面,小马智行正与高德、支付宝等平台深化整合,构建“车端-出行平台-用户服务”的闭环,车辆生产、运营维护、用户引流、充电清洁……每个环节都需专业伙伴参与。 小马智行的商业化进程,映射出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的演进趋势——从资本驱动的技术狂热,转向效率优先的理性繁荣。站在2025年的门槛上,彭军为下一步发展划出一条清晰路径:以成本可控的技术撬动规模,以规模反哺生态,最终在安全与效率的平衡中重塑出行未来。而对于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的量产,正是这条路径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