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争议的电商“仅退款”功能即将成为历史。据多家媒体4月22日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仅退款”的谢幕,不仅有利于维护合法经营商家的正当利益,也是电商平台从“流量竞争”转变为“价值竞争”的重要一步,更表明行业正在重新拥抱常识。 契约精神是市场经济社会里最重要的常识。中国电商行业之所以在过去十几年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本质上是数字社会对契约精神的坚守和发扬。二十几年前,马云等阿里巴巴创始“十八罗汉”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口号,由此开始探索用数字化手段建立信任机制,降低交易成本。从透明价格,到发货履约,再到确认收货后释放资金,中国电商平台用技术重构了传统交易模式,省去了交易的冗余环节,但归根究底,其价值底座仍是诚实守信、权责对等的契约精神。 平台放任“羊毛党”滥用“仅退款”功能,造成商户货款两空,是对契约精神的践踏,违背了契约精神中的权责对等要求。一方面,消费者的权利被过度放大,却未能承担应尽的举证和退还商品义务;另一方面,平台身为交易的“裁判员”,在未完成审查义务的前提下,过度行使了纠偏商户的权利,暴露出平台在规则和信用体系上的缺陷。自然,商家也要切实履行真实描述、质量保障等义务,才能理直气壮地对“仅退款”说“不”。 “仅退款”规则漏洞的泛滥,也是当下电商平台“内卷式”竞争的衍生品之一。随着流量见顶,活跃用户留存难度不断增加,平台只能通过简化用户“仅退款”流程等方式,将商户的部分权益让渡给消费者,从而增强用户黏性。此次“仅退款”退出历史舞台,不仅平台重拾了契约精神,更是市场经济常识的回归——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体验,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长远之道。 围绕“仅退款”等突出的行业乱象,国内电商行业要如何刮骨疗伤?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表示,在平台规则方面,将坚持以公开公平为原则,促进平台各方主体互利共赢。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保障商户正当权益。电商平台重新拥抱常识后,更要建立起相应的条例和制度,让白纸黑字的规则,成为守护契约精神的坚固堡垒。 校对:王锦程 |
5 小时前
昨天 23:03
昨天 23:02
昨天 21:42
昨天 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