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9日) 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 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 这是全球首个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 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宁夏等地的 20家机器人团队参赛 与跑步爱好者一起 在21.0975公里长的赛道上一决胜负 上午10时11分 天工机器人已经冲线完赛 夺得冠军 全程用时约2小时40分 此次夺冠的“天工Ultra” 身高约1.8米、体重约55公斤 参赛过程中配速为 7—8千米/时 研制团队攻克了 机器人本体的稳定性、轻量化设计 关节长时间运动易发热等硬件难题 还优化了运动控制算法 搭载了“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 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让机器人变得更聪明 此次人形机器人半马的赛道 途经南海子公园、泡桐大道 文博大桥、通明湖公园等 北京经开区的标志性点位 比赛的地形环境丰富多样 包含平地与坡道,最大坡度≤9° 赛道虽整体平顺 但对机器人而言 每一处起伏 都是对其稳定性和动力系统的考验 经过泡桐大道时 马拉松选手与机器人 一同从热烈绽放的泡桐花下通过 春和景明、如梦如幻 很多马拉松选手停下来 给机器人选手拍照,“想看!爱看!” 观众们也热情地为机器人加油打气 “天工”大步奔跑 “小顽童”紧追不舍 “旋风小子”超级努力 还有戴“防晒帽”比赛的机器人…… 参赛机器人跑姿大赏 快来看看,你pick哪一个? 一马当先↓↓ 健步如飞↓↓ 步伐稳健↓↓ 防晒用品少不了↓↓ 这一款身高只有75cm 体重只有20斤左右的机器人 是机器人选手中的“萌萌哒担当” 是众人心目中的明星选手之一 它由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师生团队设计 命名为“0306小巨人” 参赛时,距离“出生”还不满百天 在赛道上 “小巨人”虽然步履蹒跚 但它超级努力地向前追赶 一路还不忘和周围的人打招呼 据了解 它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环境建模技术 集成语音识别与听觉感知模块 可实现20米范围内的人机对话 据悉,本次比赛 除评定冠军、亚军、季军外 组委会还将评定完赛奖、最佳耐力奖 最佳人气奖、最佳步态奖 最佳形态创新奖等专项奖 人形机器人 通过马拉松竞技的“极限测试” 可以验证机器人相关技术的成熟程度 发现有待提升的性能等 甚至可以倒逼技术创新 为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赛道开拓新空间 有媒体评论 当人形机器人跨越马拉松的终点线 智能时代的产业马拉松才刚刚鸣枪 机器人在马拉松赛场的每一步 都是科技迈出的一大步 更多人形机器人在竞技场上你追我赶 新兴产业的马拉松赛道将越跑越宽 其实,比赛真正的终点 或许不在21公里处 也无需纠结人类和机器人到底谁输谁赢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真切地感受到 “人机共生”已经从科幻概念 逐渐“跑”进了人类生活 完赛奖名单: 第一名 天工队 无更换人 总用时2:40’42” 最终2:40’42” 第二名 小顽童队 更换一次机器人 总用时3:27’50” 最终3:37’50” 第三名 行者二号队 更换两次机器人 总用时4:00’56” 最终4:25’56” 第四名 旋风小子队 更换四次机器人 总用时3:46’55”最终4:51’55” 第五名 EAI队 更换两次机器人 总用时4:45’27” 最终5:10’27” 第六名 半醒机器人队 更换五次机器 总用时4:02’19”最终5:27’19” 最佳耐力奖:天工队 最佳人气奖:行者二号队、城市之间科技队、钢宝队 最佳形态创新奖:行者二号队、城市之间科技队、钢宝队 最佳步态奖:行者二号队、城市之间科技队、亦马当先队 责编:张岚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
19 分钟前
19 分钟前
19 分钟前
22 分钟前
22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