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4月11日召开,解读《上海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蒲亚鹏表示,《若干措施》共包括6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支持企业“小升规、规转强、强转股、股上市”,目标到“十五五”末,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翻一番,达到2万家左右。其中,推动“小升规”,指的是对首次升规入统的工业、软信业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并对规上工业、软信业企业根据增长情况给予最高40万元奖励。 蒲亚鹏进一步表示,促进“规转强”,指的是推动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发展,加强分类培育,提供精准服务。对连续两年产值(营收)增速2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激励“强转股”,发挥国有基金引领作用,形成规模1000亿元的基金群,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大直接投资力度。 支持“股上市”,就是指加强专精特新专板建设,协调解决企业上市遇到的诉求问题,深化拟上市企业服务。完善改制上市培育库,加大潜力企业发掘力度,入库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上海市坚持创新驱动、市场牵引、服务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质效持续提升。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已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超2.2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2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7家、上海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9家。 近年来,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涌现。蒲亚鹏介绍:“如果按时间计量,平均每3.5个小时,上海就会诞生1家专精特新企业。目前,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26万家,在全国首先突破万家大关。 ” 此外,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上海专精特新企业近两年营收平均增长率7.6%,5000余家企业净利润增长超过20%。今年1-2月,全市规上工业、服务业专精特新企业产值(营收)同比分别增长3.8%、13.2%,高于全市1.3和6个百分点。同时,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全市四成A股上市公司、七成独角兽企业都来自专精特新企业。 校对:廖胜超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