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特朗普一意孤行
对中国发出新的威胁
刚刚,美国不顾国际国内绝大多数意见反对,宣布自9月24日起,对中国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包括冰箱、空调、家具、电视机和玩具等,其中还涉及诸多塑料和石化产品。从1月1日起,将提高到25%。而且还要采取其他关税升级措施!
对此中方同步进行反制,剑指约600亿美元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还记得特朗普说过:如果中国采取美国政府认为是报复性的行动,那么美国将对价值2670亿美元的其他进口产品征收新一轮关税。
中国对此深表遗憾,美方这一做法,虽令人遗憾,却也在意料之中,不过,为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和全球自由贸易秩序,中方将不得不同步进行反制,美国即使再对中国放大招,我们中国也没在怕的!
今年以来,特朗普对华贸易保护行动一再升级,不思悔改、变本加厉,为一己私利悍然挥舞关税大棒,逆历史潮流而动。而此轮加征关税行为,将中美经贸关系推向了最危险的边缘。
损失的不仅仅是关税
600亿对2000亿,看上去似乎美方“气势”更胜一筹。中国的600亿美元显然是计算过的。既然数量上不可能对等,那么,“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是必然选择。
以这次中方600亿美元的反制清单看,4个不同税率的征税清单,有从5%-10%不等的加征税率;
其中,从中方角度看,可替代性较差的原料等加征关税税率较低,而可替代性强的原料、属于奢侈品或非必需品的消费品、与我国国内制造业竞争关系较强的商品,加征关税税率则较高。
美方压力也不小。美国的通胀压力已经在稳步上升,生产者价格同比涨幅则均高于同期消费者价格同比涨幅,表明消费者价格存在未来进一步上涨的压力。
而且,既然是“战”,中国就断然不会亦步亦趋按照对方的招数还击。美方也不要以为中国无牌可打,在这个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面前发起贸易战,损失的绝不可能仅仅是目前的关税。
02美国显然打错了算盘
美方有可能“伤人不到一千,自损超过八百”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站在道义这一边。美国白宫的声明,充满单边主义、霸权主义、保护主义色彩,暴露出美国仍然在用19世纪的思维处理21世纪的国际事务。
类似美国给予了中国“一切机会”“中国一直不愿改变其做法”的论调,不仅妄自尊大,更是颠倒黑白。
事实上,相较于美国的出尔反尔、漫天要价、霸凌主义,是中国一直在积极寻求谈判、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美国为什么要这样做?从短期来说,无非是要通过战术讹诈,迫使中国在核心利益上让步;从长期来看,无非是要通过战略打压,打掉中国蓬勃发展的势头,阻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美国自身经济利益将遭受严重损失
美国企业生产成本将高企。在本轮加征关税的商品中,中间品占47%、资本品占29%。美国企业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价格将遭受很大冲击,企业全球经济竞争力被削弱;
美国部分利益集团面临报复风险。美国农业部统计,若特朗普关税遭受中国25%的关税报复,美国高粱、玉米对华出口将分别遭受3.14亿美元和1.92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工商业等团体对特朗普做法强烈不满,认为将遭受的严厉报复。他们已经组成新的联盟,誓言要把对中国的关税问题纳入国会选举的议程,进而对特朗普和共和党施压。
03中国能否承担贸易战带来的冲击?
需要警惕的是“明斯基时刻”
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贸易战不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周小川引用的数学模型计算,这对中国GDP的影响不到0.5%。
最坏的情况是,中国不再向美国市场出口价值5000亿美元的商品,相反,而是将这些出口商品以最快的速度出口到其他国家。事实上,中国可以迅速采取行动。
中国真正需要警惕的是“明斯基时刻”——在经济学家明斯基的观点里,这意味着“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
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率上升,从而内部爆发金融风险、陷入漫长的去杠杆化时期。应对贸易战,就是做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