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仟茂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文|明明 周成华 王楠(金麒麟分析师)茜 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25bps,年内降息50-75bps。美国就业市场走弱、通胀压力明显缓解是美联储开启本轮降息的主要原因。首次降息后虽然美国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或将较快回升,但预计就业市场较难快速企稳。未来美联储结束降息需待美国就业、收入增速、消费增速等经济领域趋于健(金麒麟分析师)康增长态势。美债利率已经步入下行周期,首次降息后美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尤其是短端美债。 ▍近期就业市场走弱推动美联储开启降息,若未来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稳定在20万人左右,美联储或将考虑停止降息。 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向下突破10万人,往往会触发美联储开启预防式降息。若降息一次后,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继续在15万人震荡,甚至有走弱迹象的时候,美联储或会再次降息。此外,收入增速下滑也是美联储降息考量因素之一,若后续个人可支配收入环比稳定在0.35%以上,美联储或停止降息。 ▍从通胀角度来看,美国PCE同比稳定在2%-3%是美联储停止降息的考量之一。 此前两轮预防式降息开始发生在通胀疲软时期,因而降息停止往往是在通胀指标企稳或有所回升(PCE同比稳定在2%-3%)、PPI同比企稳或有所回升(PPI同比稳定在2%-3%)后。虽然此轮降息前通胀压力高于此前两轮预防式降息,但若未来通胀指标上升至大幅超过3%的水平,美联储或倾向于停止降息进程。 ▍降息对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刺激较直接与明显,但是企业投资以及消费的提振或需多次降息。 历史数据显示,美国房地产开工与投资等指标往往在首次降息后1-3个月明显回升,多次降息会逐步推动房地产景气度上升。但对于企业投资(非住宅投资),降息对于其刺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投资往往在多次降息后出现触底回升。但当前企业投资以及企业利润仍保有韧性,因而此轮降息后企业投资有望韧性增强。此外,回顾过往两轮预防式降息,首次降息后,消费往往较难明显企稳。当零售销售环比增速在0.3%以上明显稳定后,美联储或会倾向于暂停降息观望,甚至停止降息。 ▍预计美联储9月开始降息,年内降息50-75bps。 鲍威尔在Jackson Hole会议上鸽派发言,表示不寻求也不欢迎劳动力市场状况进一步降温;随着美联储在价格稳定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美联储将尽一切努力支持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结合当前美国经济走势,预计9月议息会议降息25bps概率较高,目前来看美联储降息50bps的必要性较低,年内降息50-75bps的概率较高。明年美联储降息节奏还需观察上文提及的就业市场、收入、消费、企业投资相关指标,若明年美国经济回升较慢,存在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 ▍美债利率往往在降息前1-2个月开始趋势性下行,并在经济明显复苏后转为上行。 开启降息前1-2个月美债利率往往提前进入下行周期,降息开启后由于美国经济企稳还需时间以及降息刺激,首次降息后美债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但在后续过程中,若美国经济明显回升,降息预期将明显降温,美债利率或由此转为上行,工业产值同比可作为美债卖出信号参考。 ▍目前更建议配置中短期美债。 1年期美债利率在美联储降息开启后仍存在下行空间,但由于长端美债利率在降息前往往存在price in过于乐观的远期降息空间的情形,并且降息开启后美国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对长端美债利率下行存在阻碍,因而10年期美债利率整体在降息开启后下行空间较为有限,因此相比于长期美债,目前更建议配置中短期美债。 ▍风险因素: 美国经济变动超预期;美国通胀变动超预期;美国产业等政策方向变动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等。 ![]()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当日发布的《晨会》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
昨天 23:00
昨天 23:00
昨天 22:59
昨天 22:38
昨天 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