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犀牛》一书中有这么个观点,令我深刻。 我们本应该提前看到一些危险,但是我们却总是沉浸在乐观的上涨中;从而忽略掉了一个个危险信号。 7月10日,美国股市纳斯达克创下历史新高,接近21000点的整数大关口。 同一天,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 美国不再是一个过热的经济,劳动力市场似乎已经恢复平衡,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现在面临双面风险。 这就是说,市场从单一的通胀风险,变为了通胀与就业的双重风险。 换句话说,美国就业可能出问题了,经济遇到新麻烦。 这就是,本轮全球大暴跌的一个危险前兆! 数据来源:金融界全球大抛售,开始蠢蠢欲动。 7月24日,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64%,市值蒸发近万亿美元,创下2022年10月份以来最大的跌幅。 日本日经指数大跌3.2%,短时间连续击穿40000、39000、38000点三个整数大关口。 惨不忍睹。 中国、德国、欧洲等股票市场也纷纷下跌。 这还没有完。 原油市场短短数个交易日 ,下跌接近7%; 有色金属铜在短短数个交易日,下跌不断扩大,超过10%; 黑色金属螺纹钢更是创下疫情以后的新低,逼近3300点; 避险金属黄金、农产品生猪、化工品也都在下跌。。。。。。 整个世界都在抛售, 整个市场一夜之间从乐观到悲观。 华尔街似乎把矛头指向了特斯拉、英伟达、谷歌等科技公司的泡沫太多! 7月24日,空头率先从科技股开火。 特斯拉股价开盘就迅速下跌,跌幅一度超 12%,创下 2020 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而其他科技股也不好受, 英伟达股价下跌 6.8%,微软股价下跌 3.6%,苹果股价下跌 2.9%。 业绩不及预期似乎是这次空头的发力点。 特斯拉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但是净利润却同比大幅下滑45%! 特斯拉汽车的二季度销量44.40万辆车,同比下降近5%。 而比亚迪二季度销量98.28万辆,其中纯电电动车销量42.6万辆,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华尔街不免会怀疑, 特斯拉5万亿人民币的市值,相较于比亚迪7000多亿元的市值,是不是有太多、太大的泡沫? 数据来源:同花顺值得注意的是, 苹果、微软等科技公司也将在下周公布财报,面对逆全球化的今天,还会有令人惊喜的高增长吗? 这一切都令全球金融市场再次不安,抛售或许远没有结束! 太平洋这头儿的一只蝴蝶行为,往往可能引起太平洋那头的一场风暴。 金融市场也是这样。 其实,早在7.24全球金融市场的大抛售之前, 早在特斯拉、谷歌等企业业绩走弱之前;美联储已经发现了这只发出信号的蝴蝶。 它就是“就业”! 7月10日,鲍威尔火力全开,就是在提醒市场美国就业可能出状况了,准备降息救经济。 潜台词是什么? 美国的消费预期可能要改变了,经济可能要放缓了,甚至可能会衰退! 鲍威尔啊,鲍威尔总是磨磨唧唧、后知后觉 我记得上次2022年3月就是美国通胀火烧眉毛了,才决定要加息,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灭火时机! 这次也一样,啥时候了? 就业快崩了,捂不住了,才发现就业有问题?! 显然,不符合常识! 这就是美联储一次有意的忽视! 7月5日公布的非农数据显示,美国的失业人数连续第三个月增加。 住房问题也很扭曲,紧缩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活动产生了影响。 鲍威尔指出,我们国家存在重大的住房问题,对房地产市场最有利的做法是将通胀率降至2%。 数据来源:网络、侵删此外,美国的失业率也一直在缓慢上升。 2021年以来的低点分别是,2022年4月的3.3%、2022年5月的3.3%、2022年9月的3.3%、2022年11月的3.3%。 2022年,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强劲,失业率很低,基本在3.3%形成了稳定的区间。 但是,这几个月失业率缓慢上升得很明显。 这就是特斯拉、谷歌业绩不如预期的微观表现! 这就是全球暴跌的最初源头! 这就是那只太平洋上的蝴蝶! 有这么神奇吗? 看一组数据。 据萨姆定律研究,美国失业率 3 个月移动平均值与 12 个月最低点的变化超过 0.5pp 时,美国经济就会进入衰退,该定律自 1960 年以来准确率为 100%。 请注意关键词是100%的衰退! 市场预估,美国如果失业率再连续几次在4%以上,就容易触发萨姆定律,美国经济就有可能硬着陆。 就像下图一样,失业率瞬间暴涨,经济突然间衰退。 比如图中的2000年互联网泡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20年大流行危机! 以上,都无一例外! 这次,会成为例外吗? 难。 数据来源:wind万万没想到,鲍威尔的磨叽、美联储的拖拉,让他们有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要经历“两次危机”的传奇人物。 这样的戏剧,华尔街并不陌生。 所以,他们在7月10日开始扣动扳机,不顾一切地抛售、对冲危机的来临,接着造成了7月24日的全球大暴跌。 就业放缓刚刚开始, 经济走弱才刚刚开始, 全球衰退也刚刚开始。 所有这一切,美联储视若无睹! 现在起,请警惕接下来更猛烈的暴风雨! 当然,我们如果愿意着手应对,提高警惕,调整好资产配置,依然有亡羊补牢的机会。 比如,人民币的当下性价比如何? 比如,房子是否该抄底?大A是否该加仓? 又比如,为什么有钱人都在加大力度配置海外债券、保险,背后又暗藏什么玄机? 这些都不是区区三千字能讲完的,也不是公域能够畅言的。 所以,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下方扫码,免费加入【慧净老师专属社群】,一起探讨。 |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