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记者 石普宁 每经编辑 唐元 上周,因为三起咖啡师与顾客之间的冲突,让连锁咖啡品牌Manner陷入舆论风暴。Manner也在随后发出声明表示致歉,并承诺进行整改和调整。 在此次舆论的发酵过程中,“牛马”咖啡师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总结来说,这是一次为了保持住精品咖啡的“调性”,从而追求极致“人效比”之下的行业失控。 要知道,极速扩张的Manner,采用的依旧是半自动咖啡机,磨粉、布粉、压粉、萃取、拉花等步骤需要咖啡师参与。虽然风味能够更加丰富,但也意味着速度的放慢以及更多的非标准化因素。换句话说,失误了只有重来。 矛盾在于,规模化势必意味着量产,量产则必须要求标准化,而要在采用半自动咖啡机的情况下尽量地实现标准化,以“秒”为计量单位的“尺子”只能卡在“打工人”咖啡师身上。 于是,就有了Manner在追求“人效比”上的各项规定:开店即出餐、每月必须上满167个工时、上厕所不能超过10分钟…… 行文至此,Manner所代表的精品咖啡,仿佛已经“泯然众人矣”,曾经小资、松弛、精致的标签更是无迹可寻,而这些标签背后的咖啡文化,又去哪里了?
图片来源:微博@MANNER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