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居全球第一 ...

原作者: 仟茂传媒 来自: 每日经济新闻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 陈旭    

6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知识产权人才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

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司长张志成在发布会上介绍,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十四五”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知识产权人才规模已从“十三五”末的69万人增长至86万人。

其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行政管理和执法人才数量超3万人,已建成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人才数量超2200人,助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全国执业专利代理师数量达3.4万人,具有专利代理师资格的人才超7.6万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人才数量也快速提升,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加速释放。

在公共服务方面,从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规模超4000人,持续提升便民利企水平。在基础人才方面,全国中级以上知识产权师近2万人。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有专利审查员、商标审查员超1.8万人,助力知识产权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会现场 每经记者 周逸斐 摄

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居全球第一

《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目前相关工作进展如何?

对此张志成在发布会上表示,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印发《知识产权人才“十四五”规划》,实施知识产权人才高地重点人才项目,主动谋划在北京、上海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并取得四方面初步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研究。北京、上海制定印发高水平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将“建设知识产权国际人才集聚区和培养高地”写入省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

二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清华大学合作,筹备建立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支持同济大学建设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新增知识产权一级交叉学科。在上海、广东设立6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十四五”以来,在北京、上海、广东举办行政管理人员轮训和大数据、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人才培训130余期,培训超2万人次。

三是人才交流合作更加紧密。“十四五”以来,累计选派近300名干部赴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挂职或实践锻炼。

四是人才职业发展渠道更加畅通。在国家经济职称系列中增设知识产权专业,职称专业单独设置,职称名称单独命名。北京、上海、广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职称制度改革,北京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职称评价标准,上海、广东建立知识产权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截至2023年,北京市执业专利代理师达到12128人,占全国的35.2% ;上海市吸引超过100名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落户;广东省累计引进、培养近万名高素质知识产权人才。

伴随着人才高地建设,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知识产权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3年底,三地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136.95件、50.2件、25.1件,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

张志成介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中,我国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4个,居全球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广州”、北京、“上海—苏州”集群分列第二、第四、第五位。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继续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高地建设,引领带动全国各地建设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为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