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经记者 李玉雯 每经编辑 马子卿 6月14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5月信贷和社融数据。记者注意到,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9500亿元,尽管环比多增2200亿元,但同比少增了4100亿元。多位受访专家认为,5月新增贷款同比大幅少增,既有信贷“挤水分”的因素,也折射当前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依然不足。
尽管信贷表现较弱,但在政府债券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拉动下,5月新增社融规模为2.07万亿,结束了上月罕见的新增社融为负的现象,同比多增5092亿元,环比大幅多增2.14万亿元,社融增速回升至8.4%。此外,市场关注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继续低位运行。5月末M1余额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较上月末下行2.8个百分点。 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新增信贷延续低位记者注意到,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由此计算5月新增信贷9500亿元,尽管比上月的7300亿元有所恢复,但同比少增4100亿元。
分部门来看,5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400亿元,同比减少11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00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572亿元,环比分别多增2900亿元、900亿元和-4809亿元。 而住户贷款仅增加757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14亿元。多位专家认为,5月新增贷款同比大幅少增,既有信贷“挤水分”的因素,也折射当前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依然不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5月新增贷款同比少增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和居民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其中,企业贷款同比少增也表明金融“挤水分”的影响在延续,同时,当前国内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仍有波折,融资需求不足问题较为突出,也不利于企业贷款需求释放;居民贷款需求不振则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以及居民消费信心不足。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认为,从结构来看,零售贷款依然偏弱,居民购房意愿下滑对中长期居民贷款的影响还将持续,“五一”假期也未能带动居民短贷增长;而对公贷款方面,中长期贷款连续三个月同比少增,结合5月制造业PMI重回荣枯线下方,背后指向企业盈利空间收窄,生产投资意愿边际降温。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