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卉 可杨 每经编辑 魏官红 今年年初,长文本领域的竞速,让不少国内大模型企业在“内卷”赛道上露了脸。进入5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烧”到了最粗暴的阶段——降价。从两家海外AI(人工智能)巨头OpenAI和谷歌,到国内字节跳动、阿里、百度、智谱AI、科大讯飞等企业,降价玩家还在“接力”。 单从各方官宣的数据来看,此轮降价一家更比一家力度强,大有“砸穿底价”之势,一度引发业内热议,难道未来API(应用程序接口)调用要“贴钱”引流? 要不要“贴钱”还不可知,但对眼下的大模型企业来说,无论是主动获客还是配合市场被动调整,降价已是大势所趋。值得深究的是,迈出这一步的玩家,真的会亏钱吗? OpenAI、谷歌等降半价 国内厂商干脆“摸底”这轮降价有多狠?从当前各方宣布的幅度来看,海外两家AI巨头,OpenAI和谷歌最先开始降价,但幅度相对较小。其中,OpenAI的GPT-4o调用API的价格比GPT-4-turbo降低了一半,为5美元/百万tokens;慢一步降价的谷歌要更便宜,Gemini 1.5 Flash的价格降到了0.35美元/百万tokens,比GPT—4o便宜得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31N2008743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