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钢网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会同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组织主要港口企业召开会议,了解港口铁矿石库存、堆存装卸收费等有关情况,研究加强港口铁矿石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合理设置库场使用相关规则,加快货物周转,坚决防范利用廉价场地囤积居奇和投机炒作,切实维护市场秩序。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3月份以来发改委第三次发声,这一次主要是了解港口铁矿石收费及库存情况,联合港口企业看谁存的货多,都是谁的货权,有没有炒作行为,再进行相应的监管。到港口企业喊话这在铁矿石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说明高层这是从铁矿石的各个环节都在想办法做监管,在堵漏洞,对铁矿的监管日趋严格。 ![]() 受此影响,3月24日晚间,国内商品期货夜盘开盘后,铁矿石主力合约涨逾1%。截至发稿,铁矿石主力合约跌0.05%,报976.5元/吨。 上述人士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监管层发声对于抑制铁矿石价格非理性上涨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预计未来监管层将持续关注铁矿石市场行情和价格变化,各种保供稳价的政策举措也在研究中。 ![]() 三度发声打铁 为遏制铁矿石过度投机炒作,这已是3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第三次针对铁矿石市场发声。 ![]() 在之前的3月15日和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对外表示,“要求有关企业依法合规经营,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不得故意渲染涨价氛围,不得囤积居奇,不得哄抬价格,不得过度投机炒作,不得操纵期货市场。”连续用了六个“不得”。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这个阶段基本面、宏观面不支撑再大幅上涨。需求没有放量,正在逐步减少。铁矿石再次受到监管,资本做多的信心受限。 《中国冶金报》发文明确表示,近期铁矿石涨价的背后资本驱动特征明显,并强调铁矿石供应宽松预期强烈,不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 文章认为,此轮铁矿石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焦煤、焦炭、废钢等原燃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剧了产业链利润的不均衡,让经营效益本就不佳的钢铁行业雪上加霜。不过,展望后市,此轮铁矿石价格不存在持续上涨的基础。 一方面,按照今年实现粗钢产量“平控”目标来考虑,按全年粗钢产量10.18亿吨、前三个季度7.95亿吨计算,第四季度粗钢日产量不宜超过242.4万吨,而2月份粗钢日产量为255.13万吨,后续粗钢产量将在政策压力下回落,对铁矿石的需求减弱是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北方地区进入取暖季,环保限产也将影响钢铁产量。据预测,3月19日—3月23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出现一次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河北唐山、保定、邯郸、衡水、邢台、石家庄等多地环境部门发布通知,于3月19日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除绩效评价为A级的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的企业不限产、可以自主减排外,其余钢厂均将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业内人士强调,目前整体钢价进入“温水煮青蛙”震荡调整期,拉涨告一段落,要小幅回调一下,就区间震荡了,震荡期间会受到消息面的影响,无序波动。现在短期因为铁矿受到监管,大涨的可能小,慢跑气般下行概率大。 ![]() 彭博社3月23日引述要求匿名知情人士报道,作为多项金融支持措施的一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正起草方案,允许商业银行为部分符合条件的开发商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业内人士认为,这则消息和“三个不低于”、“地产白名单”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从房企的角度进行帮扶,使其暂时不会暴雷,能维持往前走,房市能稳住,钢价的底部也就稳了,不会出现那种800点、1000点的大跌了,我们短期就不能再大幅的看空了,因为房市和钢价是息息相关的。目前来说,中美缓和的情况下,宏观面利空的概率较低,所以短期判断就是回调后的区间震荡走势。 保障迫在眉睫 今年8月,工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将“提高铁素资源等保障能力”作为一项重点任务。 为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优化原料供给结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2年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了“基石计划”,建议从海外权益矿、国产矿和废钢等铁资源三大来源入手,改变我国钢铁资源来源构成,解决我国钢铁产业链、供应链资源短板问题。 据了解,“基石计划”自从2022年3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国家部委和各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每个月都有新的进展,协会也一直在协调和跟踪该计划的实施情况。协会积极配合有关部委调研梳理国内和海外铁矿项目生产建设进度情况,动态调整铁矿项目清单,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项目推进面临的具体问题。 ![]() 为加快推动国内铁矿项目开发、提升铁矿资源保障能力,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赴辽宁省鞍山市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调研重点铁矿项目开发建设情况。调研组实地参观走访了西鞍山铁矿、鞍千铁矿等铁矿项目现场,了解项目生产运营、重点项目建设、技术创新研发、设备国产化等方面情况,交流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听取有关建议。 ![]() ![]() 在近期举办的“2023钢铁产业链安全保障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骆铁军在致辞中指出,为提升钢铁行业资源保障能力,钢协研究提出了“基石计划”建议,得到国家各部委的高度重视。目前,国内重点铁矿项目中已开工十多项,新增铁精矿产能约5000万吨。 与此同时,骆铁军也列举了我国矿产资源保障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一是国内资源勘查不够。据自然资源部数据,我国勘查新增铁矿资源由“十一五”的164亿吨、“十二五”的133亿吨,减少至“十三五”前4年的35亿吨,回落态势十分明显。二是新建铁矿项目审批仍然较为困难。在用地指标、尾矿库建设等方面问题仍遇到梗阻;在产矿山中由于个别矿山出现安全事故,造成多个省份矿山生产长期全面停产。三是国内废钢铁资源产出仍未到高增长期,废钢回收的相关政策仍待完善等。 ![]() 但也有行业人士对“基石计划”能否降低铁矿石价格存疑,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地方铁矿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非煤矿山发展中心主任表示,“基石计划”是增强我国铁矿资源供应保障能力的好办法,也有利于调控铁矿石价格,但“基石计划”主要是通过减少外矿使用量以减少国外矿山企业从中国获取高额利润,最终能否有效降低矿产品价格,还需要观察。只要矿产品价格降不下来,钢铁行业目前的困境就难以摆脱。 ![]() 针对后期铁矿石的走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范铁军认为,未来生铁产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铁矿石需求量也将保持同步下降,但较长时间仍旧保持在高位。应当建立多维度、多元化的资源保障渠道,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加大工艺和技术创新,减少传统原料需求,推进大型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培育废钢加工龙头企业,鼓励进口再生钢铁原料,进一步优化废钢行业税收政策,提升废钢保障能力,并加大优质原料的供应能力。 |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