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购房者更重视住房的居住属性,“好房子”的建设也在加速,房企也应该抓住机会开辟新赛道。 “回想10年前,很多人买房的时候连看都不用看。”在深圳从事新房销售超过15年的陈经理是一名资深房产销售经理,他说:“那个时候市场变动太大,多数购房者也不够明智。现在,购房者变得理性,咨询的问题都变了。” 他向记者举例,“好房子”的建设顺势加快。以前,客户前来咨询最多也就问每平方米多少钱?现在,客户会问楼板隔音效果好吗?小区物业管理品质如何?项目配套齐全吗?“客户觉得‘好房子’有了标准,我们推销起来更有说服力。” 记者走访深圳市场也发现,一些品牌房企一直保持较好的“产品力”,公司的项目即便在进入市场后变成二手房,也能成为片区内的“价格之最”。即便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保持较好“产品力的房企所推出的”项目位置不在重点区域,但仍能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 对此,陈经理很有感触,“现在,住房的金融属性已经逐渐褪去,未来‘产品力’的比拼将是房企获得购房者青睐的重要法宝。” 近日,中指研究院发布《2025“好房子”需求调查报告》,回收了1.4万份有效样本,覆盖全国多座城市不同人群,其结果清晰呈现出当前居民居住需求的核心转向。整体来看,居民居住需求已从“满足基础空间”转向“追求品质适配”,超六成人群首选90至140平方米改善型面积段,对空间灵活性、社区配套、装修品质及智慧服务的要求也显著提升。 不过,也有房企营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好房子”的标准的确抬高了建设成本。而且,现在房企推出的新房,与各地推出的“好房子”标准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房企也会谨慎地去做平衡。 无论如何,“好房子”是购房者乐意看到的结果,也为房企开辟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房企应紧抓用户真实需求,做好精准定位,针对不同客群需求特征细化产品线。同时,运用人工智能(AI)等技术提高开发效率。此外,“好房子”需要“好物业”来维护,开发与物业应该更好的联动起来,只有这样的“好产品”才能更好的穿越市场周期。 |
6 小时前
6 小时前
昨天 22:06
昨天 21:56
昨天 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