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最新前十大重仓股出炉,分别是宁德时代、腾讯控股、新易盛、中际旭创、阿里巴巴-W、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紫金矿业、中芯国际、贵州茅台。 与2025年二季度末相比,中际旭创、工业富联新进成为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美的集团、小米集团-W则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行列。 宁德时代成为第一大重仓股 根据天相投顾提供的数据,宁德时代重回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宝座,公募基金持有市值达758.81亿元。2025年一季度末,腾讯控股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二季度末,腾讯控股仍位列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三季度末,腾讯控股成为公募基金第二大重仓股,公募基金持有腾讯控股市值达699.38亿元。 位列公募基金第三到第十大重仓股的分别是新易盛、中际旭创、阿里巴巴-W、立讯精密、工业富联、紫金矿业、中芯国际、贵州茅台。截至三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上述个股市值均超280亿元。 与2025年二季度末相比,中际旭创、工业富联新进成为公募基金前十大重仓股,美的集团、小米集团-W则退出前十大重仓股行列。 从增持的情况来看,今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增持市值最多的是中际旭创和新易盛,分别增持401.74亿元和369.30亿元,中际旭创和新易盛也连续两个季度位列公募基金增持市值最多的股票。另外,公募基金增持工业富联的市值超过300亿元;增持阿里巴巴-W、宁德时代的市值均超过200亿元。公募基金增持寒武纪、立讯精密、中芯国际等芯片和消费电子个股的市值也均超过120亿元。 从减持的情况来看,今年三季度,公募基金减持市值最多的是小米集团-W,减持108.34亿元;公募基金减持美的集团、招商银行、顺丰控股的市值均超过70亿元。美团-W、格力电器、长江电力、比亚迪等个股也被公募基金减持较多。 公募“擒牛”有方 三季度,科技板块表现突出,公募基金三季度增持的方向也聚焦这一领域,增持的前十大个股中,大多是科技股,尤其是光模块等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细分领域。 中际旭创三季度股价涨幅超170%,新易盛三季度股价涨幅超180%,工业富联三季度股价涨幅超210%,这三家公司是三季度公募基金增持市值最多的三只个股。另外,寒武纪、立讯精密、中芯国际、沪电股份等主营业务与AI相关的公司也位列公募基金三季度增持市值前十的个股榜单中。其中,中际旭创、新易盛、沪电股份等公司在二季度时就位列公募基金增持市值前十的个股榜单中。 多只前三季度业绩名列前茅的基金重仓了上述个股。永赢科技智选A是今年前三季度回报率最高的基金,截至三季度末,该基金的第一大和第二大重仓股分别是新易盛和中际旭创,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分别为9.76%、9.48%,几乎顶格持有。此外,该基金还重仓沪电股份等科技股。中欧数字经济A、恒越优势精选等基金前三季度回报率较高,也重仓了新易盛、中际旭创、中芯国际、阿里巴巴-W、沪电股份等科技股。 多只白马龙头股则在三季度被公募基金大幅减持,小米集团-W是公募基金三季度减持最多的个股,两只家电龙头股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两只银行股招商银行和江苏银行,以及美团-W、顺丰控股、比亚迪等被公募基金在三季度大幅减持。值得一提的是,在二季度得到公募基金较多增持的泡泡玛特,在三季度则被公募基金大手笔减持。 对科技股既乐观又谨慎 易方达基金的基金经理张坤表示,三季度他管理的基金股票仓位基本稳定,并对结构进行了调整,调整了医药、消费和科技等行业的结构。个股方面,仍然持有商业模式出色、行业格局清晰、竞争力强的优质公司。 银华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晓星认为,整体市场依然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在不少板块依然可以找到一些价值低估、拥有绝对收益空间的股票。从相对的长周期来看,随着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增加和宏观经济的逐步上行,一些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消费股可能也会迎来表现时刻。同时,一些有股息保护的、资产负债表较好的公司经过几个季度的调整,在未来也将给投资者带来绝对回报。 张坤表示,中国的内需消费市场长期仍是投资的沃土,而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如果企业依然满足投资标准,则会充分理解“市场先生”的情绪波动和收益分布的不均匀性。企业经营不断累积的自由现金流将反映到内在价值的积累中,而不断增长的内在价值终将投射到市值的增长中。 对于公募基金大举增持科技股,李晓星表示,AI仍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主线。国产算力需求端旺盛,供应链瓶颈在逐步解决,展望明年高增长可期。重点关注AI硬件创新带来的消费电子相关投资机会。全球范围内,AI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互联网厂商加大AI方面的资本开支,同时业绩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AI带动的收入利润占比将逐渐提升,目前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港股科技巨头可能是产业趋势和基本面趋势共振的方向。在半导体领域,继续看好国内先进制程突破带动的先进晶圆制造、先进封装、国产算力芯片的投资机会。 兴证全球基金的基金经理谢治宇表示,以光模块和PCB为代表的海外算力板块继续成为驱动市场上涨的主要力量。伴随估值定价开始向2026年的业绩进行切换,部分投资者对于行业长期景气度产生疑虑,主要理由是尚未在终端应用领域看到AI模型的广泛渗透。除此以外,技术路线的迭代也对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不确定性:无论是模型侧各家大厂对于效率的不同追求,还是硬件侧集约化要求对于供应链的挑战,都会影响到相关公司长期的内在价值。面对新一轮大的技术浪潮以及科技股投资,需要同时保持乐观和谨慎心态。 |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