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季度多晶硅行业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出现价格修复趋势,部分企业期间亏损幅度收窄,甚至扭亏为盈。 10月27日晚间,大全能源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17.73亿元,同比增长24.75%;净利润为7347.90万元,上年同期为-4.29亿元,同比扭亏,这得益于报告期内多晶硅市场回暖,量价齐升,使其收入规模增加。 受供需不匹配影响,多晶硅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此外减产导致销量下降,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32.43亿元,同比下降46.00%;净亏损10.73亿元。 对此,大全能源方面表示,“公司顺应市场变化,适时调整生产计划与销售策略,有效把握价格回升窗口,实现了产销环节的协同运作。” 报告期内,大全能源多晶硅产品产销率为138%,资产运营效率提升。 回看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走势,据硅业分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底多晶硅价格处于底部状态,N型复投料、颗粒硅均价分别为3.44万元/吨、3.35万元/吨。 受硅料市场供需不平衡、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影响,以大全能源为例,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净亏损11.47亿元,亏损额度扩大;其今年第二季度净亏损5.887亿元。 由于多晶硅企业超一年以上亏损运营,为清库存导致价格已远低于综合成本,今年7月初以来,随着光伏“反内卷”推进,为符合“不低于成本销售”的价格法规要求,硅料企业一次性提价至综合成本线之上,7月中上旬硅料报价区间提升至4.50-5.0万元,大幅上调25-35%。 而后,今年9月底,N型复投料、颗粒硅均价分别为5.32万元/吨、5.05万元/吨,相比今年6月底均价分别上涨55%、51%。同时,三季度四川、云南处于丰水期,电价相对较低,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改善,共同带动Q3企业多晶硅盈利显著修复。 除大全能源外,同样在Q3实现扭亏为盈的硅料企业还有布局颗粒硅技术的协鑫科技。 据协鑫科技公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光伏材料业务录得利润约9.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8.1亿元。期内利润中包含出售联营公司税后收益约6.4亿元。若剔除该非经常性收益,其光伏材料业务仍实现经营利润。 与此同时,部分硅料环节企业Q3业绩亦有所改善。日前,通威股份发布2025年三季报。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0.91亿元,同比减少1.57%,环比减少1.97%;归母净亏损为3.15亿元,同环比大幅减亏。 另综合InfoLink Consulting相关统计数据,今年三季度光伏产业链四大主材(即: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的涨幅平均值接近35%,创下三年来最好单季成绩。 但需要注意的是,硅料库存所带来的压力仍在。 近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研究认为,尽管硅料企业受市场预期和限价政策发酵的影响,有意推高价格,但实际成交价并未随之上涨。随着国内终端淡季来临,下游采购预计将更加谨慎。预估11月-12月硅料价格将保持“有价无市”的高位持稳局面。 其中,多晶硅库存方面,当前行业整体库存约42万吨以上,且有继续累库趋势,主要系下游拉晶厂库存仍处于高位,叠加硅片降价预期升温导致其采购策略趋于谨慎。 另据硅业分会分析认为,四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预计在38.2万吨左右,同比小幅增加3%。预计2025年,全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34万吨,同比大幅减少27.3%,与同期需求相比略显过剩,全年累库量预计在2万吨左右。 整体来看,多晶硅行业仍处于产业结构重塑的关键时期,产业政策、市场预期成为短期内支撑多晶硅市场平稳运行的主要因素。 政策层面,其中,今年9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征求意见稿),对硅多晶(三氯氢硅法)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标准重新进行界定分级:1级为目标级(对应行业先进工艺标准)、2级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准入级、3 级为限定级;拟定1、2、3级能耗限额数值分别为≤5、≤5.5、≤6.4 kgce/kg,较现行《多晶硅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29447-2022 )中≤7.5、≤8.5、≤10.5kgce/kg ,能耗指标要求显著提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标准修订,符合行业技术发展实际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为产业优化转型提供了更科学、先进的技术标准依据;同时对于标准引领、创新驱动,以市场化、法治化推进光伏产业“反内卷”工作,重构市场良性竞争格局,保障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 回看大全能源,其于今年9月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曾表示,“公司将持续密切关注市场行情与行业变化,动态优化存货结构,科学调整生产模式与库存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