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上电商的翅膀加速腾飞,这是湘潭传统外贸和农产品进城的状态。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我市介绍了通过产教融合、产贸融合与生态建设等推进跨境电商发展所取得的成效。 早前,在省商务厅公布的2025年跨境电商及县域电商直播基地(村播学院)拟支持企业(项目)名单中,位于湘乡市棋梓镇的湖南水府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名列其中。另外,湘潭经开区跨境电商产业带(汽车及零配件)被省商务厅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带;湘潭县“莲乡土货帮帮团”电商公益助农项目入选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项目和团队名单。农村电商带头人谷友利的案例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选入“2025年农村电商带头人典型案例库”。 这是我市推进跨境电商及县域直播取得的最新成果。 跨境电商工作及产业带、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和电商公益助农项目等能得到省级部门的认定评定,得益于市商务局着力推动电子商务赋能湘潭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企业数实融合,深化国际合作。插上电商之翼,湘潭外贸企业实现了加速出海,湘潭乡村全面振兴有了数字“活水”,成功开辟了“本地优品畅达全球、特色农产品赋能城乡”的融合发展新通道,构建了内外双循环互促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首届湘潭市跨境蓝海大学生冲浪挑战赛比赛现场。(全媒体记者 武慧 摄) 电商直播让县域经济有了数字“活水” 今年年初,湖南网上年货节启动仪式在湘潭举办,我市同步开展了“嗨够湘潭·红火年货市集”展购活动。步步高、华银、湘之坊、大热门、供销优供、绿丰等近100家湘潭本地知名商家齐聚年货市集,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展销”方式,让日常百货与农副土特产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展销,为市民打造了一场丰富便捷的年货采购体验。活动期间,200余场线上直播、上万民众热情参与,现场发放消费券10万元拉动消费近1000万元,成为历年来规格最高、参与企业最多、促销力度最大、形式最丰富的年货节。 这只是市商务局推进电子商务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行动。 今年上半年,在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等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村级直播带货40余场,销售金额114万元,有力激活农村大市场。湘潭县“莲乡土货帮帮团”成为乡村电商的佼佼者。这个由新农人、网络达人、企业(协会)等120余名直播电商从业者和230余家农业实体组建的团队,将湘莲、竹制品、油纸伞等全县17个乡镇的360余种特优农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还有“老铁666”等本地助农直播团队,持续深入产地,开展溯源直播超百场,推动鸡蛋、辣酱、笋干等初级农产品销售突破20万元。 在文旅融合方面,40余名网络人士积极参与七星桃花源项目宣传,累计制作发布推广视频200余条。这不仅有效展示了地方风物与田园文化,更将线上流量转化为实际消费,带动相关收入达50余万元,实现了“以商文旅促农”的良性互动。通过积极探索“直播带动产业、线上助力线下”的“直播+助农”融合发展模式,湘潭在拉动新型场景消费、贯通城乡市场、连接内外循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有效打通了产供销关键环节,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发展升级、农民收入增长,走出一条以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 不仅如此,市商务局积极推动农产品、电商进社区,组织20余家电商企业参加2025年京东“春晓计划”湖南行;走访调研香香农场、茶恩寺竹制品、青山桥皮鞋、石鼓油纸伞等特色优质产业企业,进行资源对接。积极推动各县(市)区完善电商物流体系建设。以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现有的电商服务中心为依托,提供企业入驻、电商培训、运营服务、品牌打造、产品销售、创业孵化、宣传推广等服务,打造电商产业聚集基地,助力抱团发展。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集县级仓储中心、第三方物流、村级服务站点于一体的三级高效物流配送体系,全面打通快递进村“首末一公里”,实现农村电商快递物流提速降费。
2025湖南(长沙)跨境电商交易会上,湘潭企业向外商推介产品。(全媒体记者 武慧 摄) 跨境电商为外贸企业出海插上数字之翼 10月10日,全省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创新发展重要引擎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抓手。 湘潭自2021年获批中国(湘潭)跨境电商综试区以来,按照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要求,聚焦产教融合、产贸融合与生态建设工作,创新制定了跨境电商人才实操赛事、人才培育孵化基地认定等多项标准,其中《持续解放思想 着力打造跨境电商人才高地》被选为商务部典型案例,8条工作动态纳入商务部跨境电商专刊;首创开展的跨境电商实战赛制已获国家知识产权认定。 在产贸融合上,今年市商务局通过梯度推进产业集群布局、引入市场主体、支持企业参展等,助力“湘潭制造”向“湘潭品牌”出海跃升。打造了湘潭综保区、湘潭经开区、湘潭高新区等跨境电商产业园,以及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厨电用品、运动休闲等产业集群。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元器件产业带被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带,湘潭综保区综服中心被认定为省级孵化中心。 在湘潭,有不少企业一直是走传统外贸途径,但又想通过跨境电商开拓海外市场。针对这种情况,市商务局积极引育市场主体,引进培育35家专业服务企业,支持远航莲业、莲美食品、荣欣食品等115家本地生产型外贸企业开通跨境平台获客。依托韶山红色旅游资源,引进建设深圳免税全球购“跨境电商+全域旅游”进口商品新零售项目,目前线上已走通“1210”模式,实现快速配送。另外,支持竹宝油纸伞等“潭品”参加境外跨境电商展会;支持迅达等75家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与国际认证,海外商标注册175个,推动“湘潭制造”向“湘潭品牌”转型。 人才和生态是湘潭跨境电商发展的两个重要支撑。湘潭是全省率先充分运用本地科教资源开展校企跨境赛事合作、实现产教融合的城市。从2016年起,我市就布局电商人才培养,着力打造跨境电商人才培育高地。目前,全市有11所高校开设23个跨境电商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人才超6000人;出台了《湘潭市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评选了湖南科技大学等5所跨境电商人才基地,开设跨境电商订单班,开设“产业带+跨境贸易”实战课程。 同时,通过举办湖南省首个以真实店铺运营成果为评定标准的大学生技能竞赛——“跨境蓝海大学生冲浪挑战赛”,实现育人机制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创新打造了政校企合作共赢新模式。而通过积极引进瑞通等优质企业直接落户人才基地,实现了“大学生入学即参与实训,毕业即可上岗就业”,为我市电商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生态建设上,我市打造了“平台+通道+政策”立体支撑体系。线上,我市跨境电商线上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一期)投入运行,目前已实现了与长沙海关二级节点对接;线下,通过“飞地模式”实现市县综服中心全覆盖,推动60家企业100余类产品入驻选品中心。同时,鼓励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建海外仓。湘潭企业已在全球设立14个海外仓,总面积达8.95万平方米。在非洲、东盟等重点区域设立了湘潭海外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当地市场准入、政策法规解读等全链条服务。 为帮助跨境电商企业更好地借数字“出海”,我市还累计出台20余项专项政策,发放支持资金3000余万元,并积极为小微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便利化金融支持。在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组织开展了“产业带上平台(湘潭站)”以及湘潭跨境电商AI峰会等活动120余场,培训孵化2000余人次。 在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决策部署,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跨境电商和电子商务无疑是湘潭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市将继续聚焦“赋能产业、融合产教、优化生态”三大举措,切实提升湘潭电子商务规模、质量和效益,让电商为湘潭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 |
15 分钟前
16 分钟前
17 分钟前
23 分钟前
24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