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潇湘君,见字如晤。 赣赣在这有礼了。承蒙相邀,欣喜难抑。同为倾心文史且同龄之人,更觉缘分深切。(永州2100年,赣州2200年) 永州两千一百年,赣州两千两百年,两座古城情思相通。每读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便仿佛看见古虔州城下那一江孤泪;常念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亦恍若望见零陵潇水畔那一抹孤影。此非伤情,实是情至深处,两处风景在历史的回响中叠印成一种相似的美感。 同为南方最早的军事要道之一,自秦皇开辟南疆,湘桂古道与梅关古道便如南岭双翼,控扼百越,共历烽烟,守护着华夏南疆的完整,这是两座古城共铸的巍巍功业。
同为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期的黄金要道,依赣江北去,顺潇水南行,赣州与永州亦同为推动南北往来、滋养千年繁华的黄金通道。如今,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赣粤运河与粤湘桂运河再度同步启程,恰是对两座古城历史使命的延续与致敬。 山水有灵,必也相惜,感谢潇湘君,周敦颐先生“出淤泥而不染”之句,悟于道州,成于赣州,使赣州得有“宋明理学发源地”之誉。这一段思想因缘,跨越山水,照亮千古,是你我两城之间一份珍贵的文脉馈赠。 永州“霞客渡”和赣州“东津桥”,浮桥连接古往今来,同为城市重要名片,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拍照打卡,这是同为三江交汇之江城特性所独有的城市景观,是赣州、永州两城相近相亲的内在基因。
柳宗元以《永州八记》写尽山水清音,苏轼则以《虔州八境》开创八景文化之先河。不禁遐思:作为柳宗元的粉丝,东坡先生是否也曾捧读《永州八记》,方有《虔州八境》之灵感?这或许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间,文脉相通、彼此辉映的明证。 纸短情长,心向往之。潇湘君,盼能与君同品永州血鸭的辣香入骨,共读女书的神秘古韵,细尝柳子家宴的文意绵长。愿与君并肩漫步“霞客渡”,遥想徐霞客当年行迹;谒访柳子庙,感知柳宗元笔下的永州情结;登临九嶷山,瞻仰四千年前舜帝所择的丰美圣境。 文脉悠悠,两座古城的精气神跨越历史长河延续。永州作为“湘超”主场和流量高地,其独具特色的“告发子球场”成全网热搜,而“赣超”主场赣州同样是流量主角,一曲《十送红军》响彻全国。这是两城相见缘起。 写不完的心心相印,道不尽的向往期盼。 那么,不如见一面。 让我们一同走进“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意境里,去触摸那份流淌在永州山水间的诗魂。也让赣赣有机会,陪您慢慢走过赣州的每一处风土与文脉。 这里有最炽热的红——共和国的初心在此萌芽,万里长征的序章在此写就;这里有最青翠的绿——八山一水一分田,勾勒出客家人世代栖居的旖旎画卷。 这里是“江南宋城”,风韵犹存,宋代古城墙回荡着历史的足音。阳明先生曾于此践行“知行合一”,将哲思融入山河治理。春水漫涨时,可寻杨万里笔下“八境台前春水生,涌金门外万舟横”的旧时盛况;登台远眺,亦能想见文天祥诗中“城廓春声阔,楼台昼影迟”的雍容气象。而苏东坡早已为这方水土绘就永恒的画卷:“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当然,也请您莫忘,“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待秋深橙熟,赣南的脐橙正饱含阳光的甘甜,静候您的品鉴。 千里赣江第一城——赣州,诚挚欢迎您。 言不尽意,心已飞驰。盼终有一日,与君共立八境台,同聆一曲《潇湘水云》,让琴音流淌,见证两城跨越千年的情谊。相逢一笑,共话古今。 盼君来的赣赣 2025年10月22日晚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