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千年石鼓,回响文明脉络;菁菁校园,激荡青春理想。 当厚重的历史底蕴邂逅鲜活的思政课堂,会迸发怎样的育人力量? 这个秋天,锁定由衡阳市石鼓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委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石鼓书声里的思政密码》专栏!我们将带您走进石鼓校园一线,用镜头记录创新实践,用文字解码育人智慧,看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让价值观“立”起来,在这片千年文脉的土地上,写就“立德树人”的生动答卷。 公开课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李少华 刘姣 胡文君 衡阳报道 从数学概念到爱国情怀有多远?在衡阳市石鼓区人民路小学梁露老师的课堂上,这个距离是从“0℃”到“-40℃”。在她执教的《认识负数》课上,抽象的数学知识巧妙链接了抗美援朝“冰雕连”的英勇事迹,让冰冷的数字承载了滚烫的家国情怀。这堂课不仅在石鼓区思政课竞赛中脱颖而出,还在学校的千人家长会上引发了强烈共鸣,成为学校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生动注脚。 人民路小学毗邻千年学府石鼓书院,文脉绵长,书香浸润。这里,是清代爱国名将彭玉麟精神烛照之地,刚直之风一脉相承。近年来,该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根基工程,系统规划,创新实践,构建起文化传承、课程融合、实践养成的三维育人体系,让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脉赓续,筑牢爱国根基 爱国主义教育,首在根基的培固与精神的传承。 石鼓区人民路小学的前身是1944年为纪念清朝兵部尚书彭玉麟而创办的刚直小学。该校深挖校史资源,系统实施“校史育人”工程,巧妙地将地域特色、历史名人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源头活水。 校园活动。 彭玉麟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他一生“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的“刚直精神”是学校独特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人民路小学深入挖掘“刚直文化”的时代内涵,经过广泛研讨与精心提炼,确立了“诗润童年、礼立天地”的校园文化核心,并将“刚直为人、虚心为学”作为师生的精神坐标。在此基础上,创新构建“刚直十礼”德育课程体系,将其作为新生入学的必学课程,其中“爱国礼”是第一礼,明确了爱国是立身成人之基。 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变得可亲可感?该校匠心独运,开发了“人小的故事”系列校本课程。一年级新生开学第一课就是“我爱人小”课程,校长上台讲述学校与彭玉麟、石鼓书院的渊源,将爱校与爱国之情悄然链接。 “我爱人小”课程贯穿小学六年,通过六个层次递进的故事,将校园文化、历史传承、品德要求蕴含其中,如春雨润物,让学生在聆听、感悟、践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刚直”精神的熏陶,激发对学校、对家乡、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实现了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升华。 漫步校园,诗礼大道、校史长廊、彭玉麟事迹展陈……学校着力打造“沉浸式”校园文化环境,处处都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当爱国主义教育的滋养如春风化雨浸润一代代人的心田,精神的传承便有了生动的注脚。 教研赋能,创新育人路径 人民路小学坚持以教研创新驱动爱国主义教育创新,构建了“学科融合、技术赋能、辐射共享”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80年前,英雄们用钢枪和热血守护家园;今天,你们用知识和本领建设祖国——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今年秋季开学第一课,人民路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李凌云为两千多名学生上“书记妈妈思政课”,她将九三阅兵和衡阳保卫战巧妙串联,鼓励学生们汲取历史智慧和精神力量。这样充满温情与力量的“书记妈妈思政课”已深深嵌入学校的育人日历,“书记妈妈”用孩子们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将宏大主题化为涓涓细流,成为学校思政教育中最具辨识度的生动载体。 “书记妈妈思政课”。 课堂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人民路小学的思政课堂充满创新活力。该校运用AI技术,带领学生与新疆鄯善县的学子“同上一堂思政课”,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把奥运精神、中国力量、国家成就变得可知可感,将“中国梦”转化为孩子们心中的具体向往。学校搭建“诗礼文化节”“立人艺术节”等平台,学生们通过诵读、歌舞、演讲等多种形式,抒发爱国热情。与新疆鄯善县滨沙小学持续十年的“手拉手”活动,通过书信、云课堂、爱心包裹等方式,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心田。 尤为重要的是,该校系统性推进“课程思政”全覆盖,打破学科壁垒,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让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宣讲,而是渗透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方方面面。数学课链接“冰雕连”事迹,让抽象知识承载爱国情感;音乐课通过《高铁通到苗家寨》等歌曲,让学生在艺术体验中感受国家发展;体育课结合航天梦,激发学生报国志……呈现出“处处有思政、课课有特色”的生动局面。 学校还积极实施“思政教育成果辐射”计划,通过送教下乡、支教援疆等活动,将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成果辐射到更广范围。语文骨干教师吴小曲在新疆支教期间,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当地课堂,把学校的育人理念传递到天山脚下,展现了学校思政教育的辐射力。在新疆中小学课程思政大赛中,她以唯一支教教师的身份参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李崎老师送教下乡至衡阳县曲兰镇,执教的《升国旗》语文课,将识字教学与爱国情感培育紧密结合,让乡村孩子心中的爱国种子得以萌发。 此外,学校创新日常思政载体,每日的“千人思政课间操”,将《少年中国说》的豪情融入身体律动,让爱国主义教育在课间操中焕发勃勃生机。这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课程探索,真正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实践砺行,绽放爱国之花 爱国主义不仅是深厚的情感,更是自觉的行动。 人民路小学坚持+将爱国主义教育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校园拓展到家庭与社会,构建起“常规活动+特色实践+家校社协同”的立体化实践模式,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坚定理想信念。 “清明祭英烈”活动。 在常规活动中,学校注重“常态融入”与“评价激励”。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向国旗敬礼”、设立“国旗角”、学习国旗法、规范升旗仪式等,赋予国旗无比的庄严;每年“清明祭英烈”活动,引导学子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唱国歌比赛”和“新时代好少年”“诗礼少年”评选等,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榜样的浓厚氛围。学校创新实施“多特”争章评价体系,将爱国守法、品德表现纳入“文明章”等特色章目的考核,激励学生日行一善、点滴进步。 在特色实践方面,学校着力打造品牌化实践项目。“刚直”红领巾志愿服务队、红领巾讲解队、诗礼少年文明岗等成为校园靓丽的风景。特别是“红领巾讲解员”队伍,队员们利用节假日走进场馆,用童声讲述党史、革命故事,年服务游客近千人次,并在湖南省少儿才艺大赛“红领巾讲解员”项目中,收获3金5银13铜的好成绩。在前不久举行的湖南省第十一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设伟大祖国 建设美丽家乡”主题演讲比赛中,该校李芸欣同学与众多中学生同台竞技,最终以出色的表现夺得二等奖,展现了学校实践育人的扎实成效。 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 在协同育人方面,学校积极聚合各方资源,形成家校社育人合力。该校通过推荐爱国主义教育书单、开展“亲子共读红色经典”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家庭亲子时光。精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在家长、社区志愿者带领下,探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旧址,在实践中增进认同。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敬老爱老等志愿服务,筑牢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生态圈”。 石鼓区人民路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文脉,活跃于创新的课堂教学,绽放于丰富的实践体验,形成了有机衔接、层层递进的育人闭环。在这里,爱国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可感可知的文化氛围、生动有趣的课堂体验、触手可及的日常行动。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