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陈锟 湘西吉首报道 连日来,吉首市丹青镇掀起了一场以群众为主体、党员干部带头、驻村工作队共同参与的基层建设热潮,从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入手,以“微项目”撬动“大民生”。目前,全镇第一批的10余个“微项目”已全面启动5个,一幅干群同心、共建共享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院坝会上听民声,“问题清单”变“幸福清单” “要是有个能遮风挡雨、让大家坐下来聊聊天的歇场就好了!”——在樟武村排米组的一次院坝会上,村民一句朴实的愿望,被村干部认真记录了下来。没有会议室里的正襟危坐,干部群众同坐一条凳,你一言我一语,畅谈心声。 这样的场景在丹青镇各村不断上演。丹青镇以“院坝会”“屋场会”为载体,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主动下沉,走进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围坐一起,听真话、察实情。 从“河边洗衣没个正经地方”到“机耕道难走,收庄稼费劲”,从“村组之间道路不安全”到“组里喝水不方便”……一个个“微心愿”被记录,汇集成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 通过梳理群众反映集中、需求迫切的事项,丹青镇最终确定了40余个“微项目”,涵盖便民设施、饮水安全、道路修缮、环境整治等类型,致力于把“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清单”。 干部村民齐上阵,干群“同心”到“同行” 群众有呼声,组织有响应。在“微项目”推进过程中,丹青镇充分发挥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项目怎么建、建什么,都由村民说了算。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挑大梁、当主力,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 在大坪村,一段因雨水冲刷而垮塌的户间路堡坎,严重影响村民出行,“这是咱们自己的事,不管怎么样就得用心干!”党员张中友一声吆喝,带头扛水泥、搬石块,村民们也纷纷拿起锄头、铁锹加入队伍。 这样的画面,在丹青镇并非个例,樟武村同样忙碌在歇场建设现场,干群同心,共同搬运材料、平整场地。在一处处建设现场,村民们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从“要我干”转化为“我要干”,干群一心的合力,正成为“微项目”高效推进的引擎。 驻村协作齐参与,“微力量”聚“大合力” “微项目”虽小,却需实打实地投入与参与。丹青镇各驻村工作队积极融入乡村建设大局,不再是单纯的“帮扶者”,更是与村民并肩作战的“建设者”,在共同劳动中凝聚民心,在项目实施中激发动能。 在中上村,1-7组的饮水工程是村民多年的期盼。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原有水源不稳定、管道老化等问题后,不仅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更与村民一同清理蓄水池、铺设管网。 “水通了,心也通了!”看着清澈的山泉水引进家门,村民张大爷激动地说,“工作队的同志和我们一起干活,汗流在一起,劲儿也使在一起,感觉特别亲!” 同时,丹青镇政府干部与高寨村工作队一起为“微项目”采购工程施工物资,正如高寨村支书张富友所说,“政府干部与工作队把咱们的事当自家事,材料都送到了家门口,我们出力气是应该的!” 随着“微项目”陆续推进,丹青镇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激活乡村“新气象”,从过去的“干部干、群众看”彻底转变为“干群一起加油干”的乡村治理。 |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
半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