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融媒10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小红 邹晨虎)数字化浪潮下,政务服务领域正加速变革。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起“AI+档案智库”“AI+政务服务”“AI+政策兑现”“AI+数智监管”的数字化治理体系,成功打造资料提交“零重复”、政务服务“零跑动”、政策匹配“零误差”、监管覆盖“零死角”的“四零”政务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精准、便捷的全方位办事新体验。 一企一档,实现资料提交“零重复” 日前,湖南骅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启动“骅骝合金粉末新材料项目”建设。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过程中,望城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托企业档案智库系统,精准调取企业专属数字化档案,实现了多项材料的“免提交”服务。 为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的目标,近年来,望城经开区建立企业专属数字化档案,以“三库合一”模式打造企业档案智库——基于企业已提交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依托园区核发证照构建项目资料库,引入“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果搭建电子证照库,按项目为单位“一企一档”分类建档,全面归集企业信息。 同时,园区充分运用智慧园区现有资源,将企业资料上传至园区共享平台,推动企业电子证照、项目资料在园内各职能部门、各审批环节实现互通互认、共享共联。通过个性化“去重”与共性化“减证”,园区企业数据共建共享共通格局逐步形成,累计压减资料达45%,成功实现“四个免于提交”:园区本级核发的材料免于提交、企业已提供过一次的材料免于提交、能通过数据共享核验的事项免于提交证明材料、可提供电子证照的免于提交实体证照,彻底打破“材料反复交、企业来回跑”的困境。 “以前办事总要反复提交各种材料,现在有了企业档案智库,一次提交终身受用,真是太方便了!”谈及望城经开区政务服务的变化,湖南骅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办事人员由衷感慨。 智能交互,推动政务服务“零跑动” 依托AI大模型技术,望城经开区还不断优化升级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人找服务”向“服务找人”转变。一方面,构建覆盖企业群众90%以上常见办事问题的本地知识库,开发智能客服,梳理形成涵盖工商注册、项目建设、税收优惠、人事人才等14个领域的知识图谱,实现7×24小时在线咨询、173项事项快速指引及园区政策高效解答,回答精准率接近95%;另一方面,建立“智能导办—智能预审—人工复核”三级办理机制,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此外,望城经开区还将实体大厅布局及窗口设置映射至“云上政务大厅”,利用3D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1:1还原线上实景大厅环境。办事人员可720°查看大厅窗口布局、服务设施、办理事项等信息,享受一站式远程指导办理服务,企业材料补正次数平均减少2-4次,线上线下办事标准达到统一。 “线上咨询业务,智能客服秒回应,远程指导办理,这效率绝了!”借助望城经开区“云上政务大厅”,湖南众能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仅用1个工作日,就顺利取得“众能达自动化设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施工许可证,切身感受到“一次都不跑”的高效与便捷。 精准触达,达成政策匹配“零误差” 以构建企业政策兑现服务全链条为核心,望城经开区打通园企沟通渠道,推动政策服务一站直达。在服务覆盖范围上,将活跃市场主体全部纳入政策服务体系,企业服务数量从原来的500家增至1012家;在政策资源整合上,建立“国家—省—市—区—园区”五级政策动态管理库,涵盖近8000个政策,政策触达率达100%。 借助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望城经开区实现政策智能解析与精准匹配:系统自动解析政策条款并生成企业专属申报指南,按行业、类型、申报条件等对政策进行智能分类,企业只需输入行业、规模、资质等关键字段,即可获得精准的政策推荐,实现“企业画像”与“政策标签”的智能匹配。针对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望城经开区构建动态联结模型,实时抓取各级政策文件,政策发布到入库平均时长不到1小时,同步自动匹配企业需求并推送申报规划报告,实现政策兑现“零误差”。目前,园区本级政策已实现100%线上申报,80%的政策“免申即享”,奖补资金兑现周期从2个月压缩至20个工作日内。 “我们既无需费力研读政策条文,也不必四处寻找兑现途径,园区就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送上门。这样的服务,我们必须点个大大的赞!”得益于园区政策兑现服务升级,长沙鼓风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在“免申即享”机制下,一举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智能制造车间”“省级‘五首’奖励”“市技术创新中心”以及“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六大荣誉奖项,累计兑现奖补资金达100万元。 无感治理,做到监管覆盖“零死角” “不用频繁应对检查,却能实时掌握企业环保状况,这种‘无感监管’既不打扰生产,又能保障合规,我们非常认可!”。 秉持“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原则,望城经开区构建非接触式、预警式智慧监管体系,规范物联感知数据应用范围与处置流程,建立“前端感知-中台分析-末端处置”三级响应机制。在硬件部署上,望城经开区物联感知网络已覆盖33家重大危险源及环保重点监管企业,部署温感、压感、气体传感等9大类42个物联感知终端和372路高清摄像头,设置智慧环保监测点1130个,上线园区企业生态环境服务平台小程序,并运用无人机技术开展重点区域立体化环保巡查,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监管网络。 这一智慧监管模式成效显著:园区环保隐患巡查效率提高近5倍,涉企检查次数同比下降20%。在污水防治领域,望城经开区对11家涉水重点企业实施污水排放物联监管工程,当监测数据异常时,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机制——初级预警提醒企业自查,中度异常启动在线协查,重大风险远程关闭排污阀门,实现了重点隐患预警、控制、整改的智能化集成式管理。 如今,望城经开区不仅实现 “人工办” 到 “智能办” 的效率提升,更完成 “被动响应” 到 “主动服务” 的升级。下一步,园区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不断提升行政效能,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质的环境,提供 “全周期护航”,为政务服务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3 小时前
3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