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冷,晚上的冷常让人觉得‘钻缝儿’,早上的冷则多是‘透骨凉’,核心区别藏在热量变化逻辑与人体适应状态里。”近日,因早上冷和晚上冷体感千差万别,引发了大家广泛讨论。 10月16日,中国天气网首席气象分析师胡啸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从气象视角来看,每天气温最低点基本都出现在太阳升起之前,所以天气预报最低气温一般是凌晨太阳升起前的温度,反馈到我们的体感上,一般是早上起来更冷。但是我们也需认识到,体感的温度还和天气的湿度密不可分,晚上的寒冷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天的湿度,白天气温升高,相对湿度会降低。但太阳落山后,相对湿度开始增加,伴随着气温下降,温度越低,湿度越大,会让人体会到一种钻心的冷,体感上可能更凉。” “虽然同样是‘冷’,但人体状态和环境情况在早上和晚上存在显著不同,这可能导致了体感差异。早上感觉更冷:从人体状态来看,由于生物钟作用,人体在凌晨4-6点处于一天中核心体温的最低点。新陈代谢、心率和血压都处于最低水平,产热不足,因此对寒冷更为敏感。”从人体机能角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刘健教授则分析,晚上感觉更冷,可能是由于白天保暖不足或能量消耗过大而感觉寒冷。 刘健教授表示,“总体来说,这种温差变化对健康人群影响不大,身体可以自行调节。但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则需格外警惕。我们常常把清晨的6-10点称为心血管事件的‘魔鬼时间’。早晨的低温会使体表血管收缩,以防热量散失,这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从而加重心脏负担。寒冷刺激还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清晨也是脑卒中的高发时段。” “除心血管疾病患者外,需要密切关注早晚气温变化,避免早上剧烈运动,建议将锻炼时间安排在下午或傍晚即可,此时身体机能和体温都处于较高水平,更安全有效。”刘健教授建议,另外,不建议用烟酒取暖,吸烟会严重损伤血管内皮,加上寒冷的刺激,会雪上加霜。而饮酒虽能带来暂时的暖意,但会使体表血管扩张,加速热量散失,过后反而更冷,并可能引起血压波动。 胡啸也提醒,“在冬季,大家确实应该关注体感的温度,由于晚上的温度和当天的湿度密切相关,所以大家关注气温的同时,还要关注相对湿度的大小,简单说来,有云有雾的时候,湿度相对大,晚上会更冷。无云的时候,湿度相对低,早上气温会更低也更冷。”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
昨天 21:50
昨天 21:49
昨天 21:49
昨天 19:32
昨天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