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5日讯(通讯员 鄢跃斌 郑秉武 李建钢)眼下正值晚稻集中收获的关键期,湖南省新宁县安山乡车头村的田野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们抢抓晴好天气,有条不紊推进晚稻收割与稻米加工,丰收的喜悦在田间地头蔓延,村集体经济稳步增长,一幅百姓富足、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图景正生动铺展。 10月13日,车头村连片金色稻浪随风翻涌,清甜的稻香弥漫在空气中。在种植大户李小红承包的150余亩晚稻田里,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将一垄垄沉甸甸的稻穗“收入囊中”,短短几分钟内,稻穗便完成收割、脱粒,化作饱满的谷粒源源不断装入布袋,随后直接运往附近的稻米加工厂。“今年天气好,晚稻产量和质量都比往年高!”李小红笑着算起收益账,上半年承包180亩烟田,收获烟叶400余担,总产值超70万元;下半年的晚稻丰收在即,还带动周边20余名村民务工就业,让大家多了份稳定收入。 稻田里的丰收成果,很快在车间里转化为优质产品。在车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内,自动化烘干设备、脱壳机、精米筛选机高效运转,轰鸣声中,工人们铆足干劲投入生产。金黄的稻谷历经烘干、脱壳、筛选、精米加工等多道工序,蜕变成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随后被迅速灌装、封袋,即将发往省内外市场。“在厂里干活,一年能挣2.4万元,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特别划算!”村民赵海桃一边麻利封袋一边说,大米加工厂是村里的集体经济项目,村民日常的抽水电费、晚稻育秧开支,全靠集体收益和分红兜底,“不用自己额外掏钱,日子过得踏实又有盼头。” “车头村今年全村流转土地800余亩,粮食产量超90万斤,烟叶产量达2100多担,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稳定在100万元左右。”车头村党支部书记肖自立介绍。近年来,车头村以创新土地流转模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推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联结机制,成功打通“种、收、加、销”全链条闭环,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型升级。通过这一机制,村民们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还能按股享受年终分红,真正实现了土地“生金”、村民增收、集体壮大的多赢局面。 “下一步,我们计划升级加工设备,开发真空包装、礼品米等产品,让‘车头米’走得更远,让村民的腰包更鼓。”肖自立说,村里将继续深耕特色农业,把集体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稳,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