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业“破壁”之路越走越宽

来自: 基金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本报记者贾丽

  9月24日,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以下简称“PT展”)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384超节点实体机的指示灯如星群般闪烁,映照出算力与网络融合的脉动;6G全真数字人让虚拟与现实间的界限悄然消失;长航时无人机与临近空间飞艇模型从“云端”落地,勾勒出“空天地海”一体化的通信版图;机器人与汽车搭载着同样大模型,有望逐步实现“隔空”对话,预示着智能终端协同步入新的阶段。

  PT展已走过三十余载光辉历程,如今其不仅是万兆光网、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的竞技场,更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见证者,其以最鲜活的场景,诠释着通信业在人工智能(AI)时代的转型与突围。中国通信技术正以坚实的步伐,在AI浪潮中毅然“破壁”,迈向智启未来的新征程。

  从地面到天空:

  通信业的“立体化突围”

  “您看这个参数,上行速率较5G提升了数倍,时延却压到了毫秒级。”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展台上,技术专家手指划过屏幕上的5G-A网络拓扑图。在他身后,自动驾驶网络的演示屏上,虚拟网络节点正像神经网络般自我优化。“过去我们说‘连接万物’,现在要讲‘算联万物’。以算助联、以联促算,这是AI时代通信业的技术趋势。”该专家说道。

  华为展台中央的AItoB/C/H全场景方案区,三块电子屏分别跳动着不同数据:工业互联网领域,某汽车工厂通过5G-A+AI实现质检效率提升40%;消费端,支持AI交互的终端用户数正以每月数百万户的速度增长;家庭场景中,全屋智能的响应速度已从秒级降至毫秒级。这些数字背后,是华为“联接技术+AI计算”融合战略的落地。5G-A与F5G-A构建的“高速路”,正承载着AI算力的“车流”。

  “5G-A不是4G到5G的简单迭代,而是AI时代的‘网络刚需’。”华为中国运营商Marketing部部长梁策说,截至目前,全国300个城市已部署5G-A网络,套餐用户突破3000万户,支持5G-A的终端数量超1亿部,乐观估计年底将达2.5亿部。这意味着,5G-A已从商用元年驶入规模化发展的快车道。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科移动”)的展台中上演。工程师戴上XR头盔,远在千里的虚拟数字人便同步做出微笑、挥手等细微表情,皮肤褶皱都清晰可见。“该终端应用了基于6G分布式智治网络使能的全息沉浸式通信业务系统。”中信科移动6G架构研究总监熊春山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6G端、网、边算力协同,我们实现了更加逼真的6G虚实共生全息体验,同时通过实时AI和数据服务等新技术实现全真数字人,创建全新的基于数字人视频通信的新空间。公司还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和协作,进一步挖掘未来6G网络和应用技术的潜能。”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展台则上演着另一场“跨界对话”。一台人形机器人挥舞着双臂,与隔壁陈列着的汽车搭载着同样的大模型。“明年,这样的机器人将进入我们的门店,未来有望与汽车进行交互。”长安汽车展台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长安汽车正从汽车公司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汽车、机器人、飞行背包,未来都将在同一个大模型下“对话”,而这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支撑。“没有低时延的5G-A,就没有终端间的‘无障碍沟通’。”

  在不远处展台上,一艘银白色的飞艇模型,吸引了无数观众抬头拍照。原来这是临近空间飞艇的模型,实物则是长度超过100米的“空中巨无霸”。临舟(宁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舟科技”)市场部总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大集成攻关项目产业委员会专家傅永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该飞艇是应急通信高空平台系统的支撑平台,未来预计可提供手机覆盖半径60千米,专业终端覆盖半径200千米的综合通信服务,可以为2万用户同时提供语音、图片和视频传输服务。”

  他指着飞艇腹部的通信舱称:“在陆地偏远区域、海洋渔区等传统地面基站难以覆盖的地方,它就能‘飞’过去。如果发生地震、洪涝等大灾,它有望是第一支恢复通信的‘空中力量’。面向6G时代,临近空间飞艇更是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的又一重要支撑平台,在局部重点区域大容量应急通信服务方面,甚至比低轨卫星更具有针对性和发展潜力。”

  据了解,这是临舟科技首次参加PT展,相关的产品首次向全球民用市场开放,目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已经研发了临近空间飞艇、大型地面系留飞艇、太阳能无人机、单兵系留通信系统等多款平台性产品,建成130余亩的临空飞行器产业园,具备大型无人飞艇、中小型无人机批产能力,并构建了自主可控产业链。

  从技术到产业:

  数实加速融合

  漫步展馆,记者看到“融合”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中国电信展台,工业质检大模型正与产线设备实时联动,屏幕上显示着某电子厂的质检数据:缺陷识别准确率得到大幅提升;中国移动的5G-A智慧矿山沙盘前,无人矿卡在模拟矿区中自动避障,观众可通过VR设备“坐”进驾驶室,体验远程操控;中国联通的AI安全平台则实时监测着网络攻击,一旦发现异常,防御系统便在毫秒内启动。这些场景背后,是通信业从“流量经营”向“体验经营”的深层转变。

  “过去运营商卖的是‘流量包’,现在要卖‘体验保障’。”在中国移动的“5G-A+AI”论坛区,一位专家的话引起共鸣。他表示,随着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升级,运营商正通过端网云协同,构建“数智底座”。例如,针对AI时代的大上行需求,运营商通过优化频谱组合、加速技术创新,为多模态交互提供支撑;针对工业互联网场景,边缘计算与算力资源布局让终端感知、网络传输与云端算力无缝联动。“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这才是数实融合的核心。”他说。

  但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在“AI+制造”领域,几位业内人士正低声讨论:“AI模型训练需要大量算力,而算力中心的能耗问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高,通信业如何提供普惠性服务?”这些问题,折射出数实融合过程中的现实挑战。

  一位参展企业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技术落地、让企业用得起、用得好,才是更关键的‘破壁’之战。目前,行业头部力量正从三个维度协同发力:一是降低应用门槛,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让中小企业无需投入巨额研发成本,也能‘拎包入住’数字化转型;二是构建生态协同,运营商、设备商、行业龙头共同搭建开放平台,共享技术能力与市场渠道,避免重复建设;三是强化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一方面积极响应‘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争取试点补贴与税收优惠,另一方面探索‘按需付费’‘效果分成』等商业模式,让企业从’不敢投‘变为’投得起、赚得到。”

  “人工智能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已成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而通信业正是这一引擎的‘输油管’。”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作为中国信息通信产业的“风向标”,PT展已走过三十余载。本届展会以“数实融合新引擎智启未来新动能”为主题,近300家企业将展示从基础设施到终端应用的全链条创新。除了华为、中信科等龙头企业,启科量子、循态量子等企业带来的量子通信成果同样吸睛。量子密钥分发设备、量子加密通信终端,让观众看到了“绝对安全”的未来通信图景;“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专区,通过模拟灾害现场,展示了飞艇、无人机、卫星协同通信的全过程;低空经济专区更是热闹非凡,无人机物流、空中出租车等模型,让观众仿佛置身未来城市。

  未来,展台上闪耀的技术与产品,将有望走出展馆,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国通信业的“破壁”之路,正越走越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阿里巴巴推出首个跨境电商AI智能体“遨虾”发布时间:2025-09-25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