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A股市场在经历长达四年的调整后悄然开启了一轮牛市行情。 在中央汇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入市带动下,A股市场主要股指显著上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收盘,北证50指数自2024年9月24日以来上涨158.01%;科创50指数、创业板指同样实现翻倍涨幅,两个指数分别上涨118.85%、103.50%;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等其他主流指数同样涨幅可观。过去一年,全市场日均成交额从不足5000亿元跃升至2万亿元以上。 牛市行情带动下,公募基金业绩全面回暖。“9·24”行情启动以来,有13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0%,774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9·24”行情具有重要意义,引领中国资本市场从估值洼地到价值回归,从存量博弈到增量资金入市,从悲观预期到信心重塑,资本市场含“科”量进一步提升,跑出了一波“科技牛”。 公募基金业绩全面回暖,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57.88% 在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措施带动下,自去年9月24日以来,公募基金业绩大幅回暖。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23日,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自去年9月24日以来上涨57.88%,多只抓住科技股行情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业绩出色。 具体来看,德邦鑫星价值混合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280.31%,位居榜首。包括中欧数字经济、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信澳业绩驱动、永赢先进制造智选、中航机遇领航、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在内的12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0%。 此外,有774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0%,其中448只是主动型基金、326只为被动型基金,包括红土创新新兴产业、中航趋势领航、财通集成电路产业、南方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华安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等产品。 权益基金赚钱效应的强势回归,受益于“9·24”行情以来市场强劲上涨。从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表现看,最近一年,通信、电子、综合等行业表现较强,区间涨幅均超过100%。此外,计算机、机械设备、传媒、电力设备等行业表现也较好。 谈及市场,诺安基金基金经理唐晨表示,市场大幅上涨的本质是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主要推动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股票市场改革持续推进,让投资者更有获得感;二是政策前置带来的预期改善;三是多个细分领域迎来了里程碑事件和场景爆发,强化了产业逻辑,比如创新药、CPO、机器人等。 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也表示,A股市场大幅上涨的核心推动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策面积极助力、科技产业实现快速突破、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居民储蓄开始向股市迁移。 上银基金表示,上涨的核心推动因素主要在于流动性宽松、全球AI产业持续进步、中国制造多领域全球竞争力持续超预期、国内“反内卷”托底企业盈利等。 结构性行情明显,主动基金经理超额收益突出 谈及过去一年公募基金业绩显著回暖,诺安基金基金经理唐晨认为,这既得益于市场贝塔收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经理的阿尔法选股能力。他进一步指出,过去一年,A股市场整体呈现结构性行情,本质上源于宏观环境改善(如政策对创新领域的支持、经济预期边际修复)、产业趋势明朗化带来的系统性贝塔机会,这是权益基金整体业绩回暖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基金经理的阿尔法能力进一步放大了收益弹性,凸显了主动管理的价值。 永赢基金认为,去年9月末至年底这一阶段,市场整体估值修复帮助较大;而今年以来,随着国产AI、机器人等产业机会不断涌现,主动基金经理通过行业和个股选择显著提升了超额收益。与此同时,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发规模自6月以来持续回升,投资者对主动基金的信心有所修复,这也反映了市场逐渐转向对真实产业趋势和基金管理能力的认可。 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肯定了基金经理选股给主动权益基金带来的超额收益。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北交所、AI产业链、创新药等领域不断涌现结构性机会,部分基金经理通过深入研究、精准选股和灵活调仓,为基金创造了阿尔法收益。 “业绩回暖既得益于市场贝塔收益,也有基金经理的阿尔法能力在其中发挥作用,同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信心的修复。”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权益基金业绩的大幅回暖,使得投资者的赚钱效应增强,对市场的信心和投资意愿有所提升。 A股生态显著改善,系统性慢牛趋势有望持续 “9·24”行情启动至今,指数大幅上涨叠加市场情绪显著回暖,“牛市”氛围渐浓。业内普遍将这一行情视为市场长期走势的重要节点,认为在更多政策利好推动下,“慢牛”走势有望延续。 过去一年,A股市场生态发生显著变化。上银基金分析称,与“9·24”行情启动前相比,当前A股在估值、流动性和投资者结构方面均出现显著改善。过去一年,中国资产估值中枢显著提升,万得全A估值(PE-TTM)由15.63倍上行至22.16倍;流动性方面,市场日均成交额从不足5000亿元大幅提升至2万亿元以上,资金活跃度显著增强;投资者结构上,今年6月起新入市个人投资者增多,机构端社保基金、保险资金近一年增配资金量也较大,公募基金发行回暖。 站在当前节点,汪立判断,在需求端,中国产业链正加速出海、深度融合全球供应链体系;供给端方面,“反内卷”政策持续优化行业竞争生态。在此背景下,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因此,他认为“9·24”行情应被视为市场的关键转折点,市场有望长期向好。从风格上看,在产业爆发与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预计后续科技成长风格更为占优。 沪上一家公募也持类似观点,认为“9·24”行情所引领的系统性“慢牛”趋势有望持续演绎。从支撑逻辑看,政策持续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资金端形成多重合力,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资产向权益市场“搬家”,社保、保险等长期资金入市堵点持续打通,为行情延续注入稳定流动性。 在风格演绎上,该机构认为多维度信号指向结构性机会分化,中大盘成长仍是主线,顺周期补涨与港股价值修复将形成有效补充。 永赢基金表示,大盘成长风格可能占优,这既符合机构投资者的偏好,也契合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政策方向。 看好AI、创新药、电新等行业板块投资机遇 “9·24”行情催生的“慢牛”预期下,产业政策支持、行业景气回升与技术突破形成的共振效应,成为机构布局的核心逻辑。整体而言,基金公司看好AI产业链、创新药、电新等科技成长方向的投资机遇。 唐晨直言看好创新药、大军工、AI应用等。据他分析,这些领域都有正在或潜在的场景爆发点,比如创新药的BD交易常态化推进、核心产品集中商业化后企业跨越盈亏平衡点的兑现等,还有大军工里的高端军贸需求的释放、卫星发射带来的产业链增量等。 “潜在的风险主要在于‘时间价值’的衰减,若业绩或场景落地长时间低于预期,可能会加大投资者对这些细分领域的分歧,竞争格局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他强调。 从产业政策、行业景气和技术突破角度看,永赢基金重点关注AI算力、电新、创新药和港股互联网等细分领域。算力领域主要受益于AI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加速;电新行业在“反内卷”政策和技术突破下迎来新的成长周期;创新药企商业化阶段逐步成熟,出海预期逐步升温;港股互联网则受益于流动性改善和AI叙事重启。这些领域的潜在风险包括技术迭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政策变动以及外部环境变化等。 德邦基金表示,短期来看,科技成长与周期类行业或相对占优。历史复盘显示,市场处于高位震荡阶段时,受益于政策支持且具备明确产业趋势的行业往往表现突出,而在震荡结束后,这些领涨板块更有可能延续强势。在科技成长方向中,重点关注电力设备、计算机、传媒和汽车等具备高成长潜力的细分赛道。 北京一家公募判断,经过一年的上涨,许多优质资产的估值得到显著修复,市场整体不再处于低估值的“洼地”,继续大幅上涨需要更强的盈利增长来驱动,国家战略支持的人工智能、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
16 分钟前
17 分钟前
17 分钟前
17 分钟前
17 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