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尿素市场供应宽松的格局还在延续,日产量逐步回升。季节性需求虽然有所回暖,但量值不及预期。上游企业的库存持续累积,市场心态趋于谨慎。受此影响,主流区域中小颗粒尿素现货的低端价格在近期两次触及1580元/吨,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也在弱现实作用下下修至1670元/吨附近。不过,需求改善的预期依然存在,市场仍需关注出口订单以及秋季备肥情况。 需求“弱现实、强预期”特征明显 从短期“弱现实”来看,复合肥市场的低迷表现直接拖累尿素需求释放。受前期终端农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复合肥企业订单承接乏力,产成品库存去化进度缓慢。截至目前,样本企业库存仍处于82.62万吨的历史高位。在库存压力下,复合肥企业普遍采取“以销定产”策略,对尿素的采购保持谨慎态度,多维持最低安全库存水平,采购频次以小单、短单为主,难以形成集中补库需求。同时,市场谨慎情绪的传导也进一步抑制了需求释放。尽管已进入传统秋季备肥周期,但农户与基层经销商对后市价格走势信心不足,多持观望态度,导致需求未出现集中释放迹象。 中长期“强预期”主要来自出口与淡储两大动力源。一方面,出口窗口期临近结束,市场预期集港出口将进入加速阶段。此前受国际尿素价格波动与海运成本调整影响,国内出口订单签订与执行节奏相对缓慢,但随着出口窗口截止日期临近,出口订单进入实质性执行期,有望形成阶段性需求增量。另一方面,淡储工作逐步开启,为需求端提供支撑。随着现货价格跌至相对低位,部分区域农资流通企业已开始试探性开展淡储采购。加之政策层面对粮食安全的重视,预计后续淡储检查将趋于严格,将对尿素形成托底。 供给逐步回升 前期检修装置的集中复产是推动日产量回升的首要因素。二季度末至三季度初,国内部分尿素企业因设备维护、原料供应等因素开始进入检修期,导致日产量一度回落至19万吨以下。进入9月后,这些检修装置陆续完成检修并恢复生产。截至目前,行业整体开工率已回升至81%以上,最新日产量再度突破20万吨大关。 三季度新装置的集中投产进一步放大了供给压力。根据市场统计,今年三季度国内有3套大型尿素装置计划投产,合计新增产能约150万吨/年。新装置的陆续投产不仅直接增加了市场供应量,更改变了区域供需格局。例如,新增装置所在的西北区域,原本供需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当地企业已开始加大对西南、华北等外地市场的资源投放,进一步加剧了全国范围内的供给竞争。 库存压力较大 由于需求释放不及预期,而供给持续增加,企业产品出库速度明显放缓。截至目前,行业企业库存已攀升至116.53万吨,较二季度初增长近50%。库存高企导致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占用压力,部分企业为加速资金回笼,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策略,进一步拉低了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尤其是临近双节,下游经销商备货意愿低迷,企业面临节前收单与库存消化的双重压力,短期去库难度较大。 总体来看,后市尿素市场或呈现供需双增的格局:供给在检修装置复产以及新装置投产的双重作用下,大概率环比增加;需求改善的预期较强,有赖于出口订单的快速执行以及秋季需求的集中释放。供需合力最终作用在库存之上,只有库存压力有效去化,才能为尿素市场价格带来提振。(作者单位:融达期货)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