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曾被质疑“挤牙膏”的苹果,终于在新品发布上迎来爆点。 9月19日,iPhone 17系列正式开售。当天7时30分左右,深圳多家苹果旗舰店门口再现排队热潮,线上预约量也刷新纪录。全新超薄设计的iPhone Air和全面升级的iPhone 17系列不仅让“果粉”们久违地兴奋,也让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骤然升温。 与苹果“火力全开”相呼应,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厂商集体下调部分机型加价,并加快新机发布节奏,意图在高端战场与iPhone 正面交锋。 一个更为热闹、胶着的秋季手机市场正加速到来。 开售即爆:排队潮再现,二手溢价退烧 9月19日上午8时许,深圳益田假日广场苹果旗舰店门前左侧的排队区域,正排着长长的取机队伍,店内手机区域,已经围满了体验新机的消费者。工作人员表示,“平时很少需要排队,这次明显是为了iPhone 17发售特意准备的通道。” 排队人群中既有“果粉”,也有“黄牛”。市民洪女士透露,为确保买到iPhone 17 Pro Max(1TB),她提前在小红书联系了“黄牛”,支付了500元服务费。 从二手交易平台、现场工作人员以及“黄牛”等多方的反馈来看,iPhone 17 Pro Max星宇橙256GB版本成为最受欢迎的产品。记者搜索得物App发现,iPhone17系列产品几乎每小时价格都在波动,以iPhone 17 Pro Max星宇橙256G版本为例,在发售首个小时,转售价由11999元下降至10999元,下降了1000元,此后每小时按照约100元的价格回落,截至今天下午15点,该系列在转售市场价格回落至10600元,仅溢价600元。 当天下午4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苹果旗舰店(深圳益田假日广场店),只见店内人潮涌动,人流量相较上午有增无减。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基本都是冲着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而来。 9月12日晚上8时,iPhone 17系列先在线上开启预售。京东数据显示,预售前一个半小时,iPhone17系列新品预约总量合计突破800万。预售开启仅1分钟,成交量便超过去年全天。天猫平台上,iPhone17与iPhone17Pro Max两分钟后便显示“已卖光”。 9月15日,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发布了对iPhone 17系列首周末预购数据的分析报告。他指出,iPhone 17系列首周末预购需求优于去年的iPhone 16。从第三季总生产量来看,iPhone 17的Pro Max、Pro与标准版较去年同期的iPhone 16多约25%,但出货时间仅增加约一周,这意味着这三款 iPhone 17 机型的总预购需求更为旺盛。 与消费者需求旺盛相呼应的是,今年的iPhone17系列交货时间也比往年更久。9月19日下午,记者在苹果天猫旗舰店搜索显示,当日再下新订单,预计发货时间已经来到了39天左右。苹果益田假日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现在下单到货周期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甚至有可能更久。 高盛的数据也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今年iPhone 17所有机型的交货时间都比前代产品更长,其中标准版和Pro Max机型增加最多,交货时间分别延长了8天。而中国大陆市场表现尤为突出,交货时间平均增加了17天,达到27天的等待期。 国产厂商齐降价,新机提档迎战 iPhone 17的热销不仅带动了消费热情,也直接“刺激”了国产厂商。 苹果的新品之所以备受瞩目,一方面在于今年终于在外观、轻薄、性能上做出明显改进,另一方面,高端市场正进入胶着期,消费者期待新刺激。国产厂商显然不愿错过这场攻防战。 在苹果秋季发布会(9月10日)之前,华为就宣布于9月4日推出Mate XTs非凡大师,作为第二代三折叠屏手机,这款产品将继续展现华为在折叠屏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华为还在几日前对数款定位高端市场的主力机型价格进行了降价调整,包括Pura 80 Ultra、Pura 80 Pro+、Pura 80 Pro、Mate X6等。 以Mate X6为例,华为(益田假日广场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2GB+512GB原价是13999元,现在降价了2000元,Pura 80系列也降价了1000-1500元不等。 调价并不只有华为。记者走访发现,OPPO、VIVO、小米等几家手机厂商都在近日内对主力机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价。 记者在位于小米之家(益田假日广场店)看到,小米15(12GB+256GB)的价格相较发售时已下降300元,线下门店还有300元优惠券,叠加国补后,原价4399元的小米15(12GB+256GB)最终3399元就可以拿下。更早一代的小米14价格则更便宜,京东平台上,叠加国补后,16GB+1TB顶配版从4999元降到了2804元,整整便宜了2195元。 对于价格下调,小米该门店的工作人员解释是:“新机小米17即将发售,此次降价也是为了清库存。” 9月15日,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社交平台宣布,本月将发布全新小米17系列,随即雷军转发称,“小米17系列,产品力跨代升级,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据介绍,小米17系列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将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意在与苹果正面交锋。新手机的命名直接跳过16,从小米15升级到小米17。 卢伟冰透露,这将是小米手机数字系列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跃迁,发布时间也比上一代提前了一个月,提档到本月底发布,正面迎战iPhone 17。 OPPO与vivo也在加速节奏,预计将于本月底发布新品,并通过价格调整稳固市场份额。业内人士指出,这一轮“集体降价+新品提档”已成为国产厂商的共识,背后正是对iPhone 17强势登场的直接回应。 市场胶着:第三季度格局或生变 一组数据揭示了竞争的激烈程度。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同比下滑2%,但前五大厂商份额仅差2—3个百分点,处于“白热化”状态。华为与vivo各占18%,OPPO与小米为16%,苹果则为15%。 过去三年,苹果因创新乏力屡遭“挤牙膏”批评,销量增长乏力。同期,国产厂商则快速崛起:华为凭借Mate 60和Pura系列强势回归,小米喊出“对标iPhone”的口号,OPPO和vivo在影像与中高端机型持续加码。 业内人士指出,在iPhone 17的热潮背后,未来,中国高端手机市场的分化或将进一步显现。 一方面,阵营分化或渐日益清晰。华为凭借折叠屏与Pura系列继续扩大声量,国内市场号召力最强;小米则借骁龙8 Gen5至尊版高调喊出“全面对标iPhone”,试图在技术与定价两端同时抢位;OPPO与vivo则维持在6000—8000元价格带的稳定发挥,凭借影像功能与渠道优势守住阵地。高端市场不再是“苹果一家独大”,而是多家厂商各据一隅。 另一方面,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已出现波动。Counterpoint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前八周,苹果在中国销量同比下滑6%,排名仅第六。iPhone 17能否扭转下滑趋势,取决于产品力能否抵消“生态封闭+价格高企”的质疑。与此同时,国产厂商在高端化布局上正不断加码:折叠屏逐渐普及,AI功能加速落地,定制化芯片的研发也在推进,这些都可能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突破口。 此外,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中国市场尤为激烈。该业内人士认为,换机周期被拉长至接近三年,消费者决策更趋理性,价格溢价空间被压缩。未来市场分化或将进一步加深:一端是苹果、华为主攻高端利润,另一端则是荣耀、Redmi等品牌通过中低端机型抢占出货量。从长远看,高端手机市场的竞争,正在从单纯的硬件比拼,转向生态体验、AI应用与品牌认同的多维度对抗。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读创) |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