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创新药领域捷报频传,数十个原研创新药相继获批上市。然而,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更久。从实验室里的摸索,到万千患者参与的临床验证,再到严格的审批,创新药要闯过重重难关。从靶点发现到审评审批,一粒创新药的“上市之路”,总成本超10亿美元。通过短片,看一粒创新药的上市之旅。 今年我国已有50个创新药获批上市 数量超过去年全年 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7月,国家药监局已批准上市创新药50个,超过去年全年的48个。“十四五”期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创新药210个,保持加速增长态势。此外,我国在创新药管线、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上,均位居世界前列,医药创新保持强劲势头。 今年获批的50个新药中,有不少社会高度关注的“明星”产品,包括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抗甲流新药、罕见病治疗药物等,为患者临床急需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药品研发主要以同类药物和改进型药物的开发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药监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一系列政策逐渐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转向源头创新,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从快速跟随向同类最优和同类首创迈进。 我国创新药加速跑! 政策合力打通进院“最后一公里” 今年7月,我国再次为创新药发展带来政策“及时雨”——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十六条举措将为创新药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各地也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打通创新药从上市到进院的“最后一公里”,让创新药更快到达患者手中。 上海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打通创新药从上市到进院的“最后一公里”,让创新药更快惠及患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学部主任 林厚文:上海市卫健委要求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个进院流程,国谈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费用不纳入当年医保额度。前三年最高用量的金额纳入将来医保基数,消除很多顾虑,不要太担忧药占比问题。 北京拓展创新医药支付渠道,除基本医保报销外,还建立了“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药清单动态调整机制,2025年度特药清单药品已经升级到121种。 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处处长 韩波: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绿色通道方式为51个创新药品实现了在北京市药品阳光采购平台的快速挂网。目前北京有100多家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已经加入国谈药“双通道”试点范围,2024年为创新医药单独支付了45亿元。 国家医保局7轮目录调整,累计将149种创新药纳入医保目录,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的91个药品中,有33个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纳入”。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获得报销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以在上市2年内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一系列改革显著提升了创新药的可及性。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昨天 23:40
昨天 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