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正迎来“iPhone时刻”:体验革命正当时

来自: 基金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2025年,被称为“AI眼镜爆发元年”。

  IDC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148.7万台,中国市场49.4万台,同比分别增长82.3%和116.1%。预计全年全球出货量将达1500万副,中国市场约占150万副。未来几年,这一增长势头还将持续。

  在近日举行的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上,AI眼镜成为焦点话题。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一致认为,智能眼镜正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变,面临从硬件竞赛迈向体验革命的关键转折点,轻量化、交互与安全成为三大突破点,行业正从“硬件竞赛”迈入“生态共建”。

  行业爆发背后的体验瓶颈与突破

  尽管市场表现强劲,AI眼镜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多重挑战。清华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副教授喻纯指出,当前AI眼镜功能仍以基础交互为主,如拍摄、翻译、提词及简单对话等,"整体能力与手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硬件层面,算力有限、存储不足制约了复杂功能运行;软件生态上,中低端产品难以动态加载应用,导致生态扩展困难。原生应用稀缺,交互逻辑与手机差异大,开发门槛高。

  业界认为,AI眼镜的核心价值在于成为“AI原生入口”,重构数字生活服务模式。这种重构体现在三个维度:服务形态从“平面感知”走向“空间认知”,依托空间计算技术让数字信息与物理环境深度融合;交互方式从“线性指令”走向“感官交互”,基于多模态交互让人与设备沟通更自然高效;体验模式从“垂直场景”走向“生活服务”,通过环境感知提供个性化、主动式服务。

  芯片与系统选型分散、生态碎片化严重、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共同导致AI眼镜的服务潜能尚未完全释放。正如蚂蚁集团大安全CTO陈亮所言:"AI眼镜的生态目前仍存在'缺角',要通向成熟的数字服务生态,还缺少关键的'基石'与'桥梁'。"

  面对这些挑战,产业链各环节正在积极寻求突破。歌尔通过碳纤维、镁合金等新材料应用和结构优化,将智能眼镜重量降至36-58克之间,越来越接近普通眼镜的佩戴体验。恒玄科技将语音待机功耗降至10毫瓦左右,为全天候佩戴提供可能。高通推出的专为智能眼镜设计的AR1平台,在更小尺寸中提供更强性能,显著提升了能效表现。

  共建可信生态底座成为行业共识

  论坛上,一个共识是:AI眼镜产业的发展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合作。面对行业挑战,蚂蚁集团发布了AI眼镜可信连接技术框架gPass,以"安全、交互、连接"三大核心能力为AI眼镜提供可信生态底座。

  安全能力方面,gPass借助可信身份流通、端到端加密、设备认证等技术,确保"设备是本人",构建信息传输的安全屏障。目前已完成Android和RTOS双系统芯片级安全方案适配。

  交互体验上,该框架集成声纹、虹膜、指纹等无感核身技术,实现"用户是本人"的便捷安全验证。小米张雷表示:"交互范式从GUI图形界面转向语音交互,打破了屏幕约束。"

  连接能力方面,gPass可智能识别用户场景需求,支持与多种智能体间实现即时、安全的消息交互。据陈亮介绍,gPass能实现多端互联,顺畅连接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设备,为AI眼镜补足服务生态短板。

  “AI眼镜不仅是硬件设备,更是搭载大模型技术的未来智能体服务入口。只有通过共建生态,才能让AI眼镜真正从‘单一工具’发展为‘完整生态’。”陈亮表示。

  据了解,gPass已率先应用于Rokid、小米、夸克、雷鸟等眼镜品牌,实现"看一下支付",未来还将在文旅、出行、医疗等场景释放更多技术潜能。雷鸟创新创始人兼CEO李宏伟对此评价道:“gPass为智能眼镜支付提供了便捷无感且高安全性的解决方案,降低了开发门槛,树立了行业新基准,正推动AI眼镜产业进入智能新阶段。”

  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会长靳晓明强调:“AI眼镜的普及离不开统一的技術标准和伦理框架。”他建议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标准互认,建立标准准则。

  从会场到市场,AI眼镜正迎来它的“iPhone时刻”。产业各方正在硬件设计、交互方式、安全连接三个维度合力攻坚。随着生态壁垒被打破和使用体验的提升,AI眼镜有望在未来3-5年内真正从极客玩具走向大众日常,成为下一代个人智能终端。

(文章来源:财联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