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来自: 证券时报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迎来重要进展。9月11日,国务院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显示,自即日起2年内,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江苏苏南重点城市、浙江杭甬温等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了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发育还不充分,不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本次试点的要素涵盖范围广,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包括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原副院长周天勇对界面新闻表示,打好要素市场化改革这场战役,将为中国未来发展带来良好前景。

根据周天勇的测算,若在 “十五五” 时期(2025-2030年)及未来10年,切实启动、推进、落实并完成要素市场化配置关键领域改革及重大发展模式转型工作:地方债务问题将得到有效化解,居民收入水平将实现倍增,居民消费能力得以提升,经济效率持续改善,土地市场化将带来财富增值;叠加调水工程新增0.4%建设用地的效应,预计可释放约3%的新增经济增速。

“即便假定投入产出自然增长1.5%、创新增长0.5%,叠加改革带来的新增经济增长部分,我国仍可将经济增速保持在5%的水平。中国完全有能力跻身初步现代化国家行列。”周天勇说。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对界面新闻指出,本次综合试点方案聚焦要素市场的重点难点,探索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及数据、算力等新型要素配置路径,目的是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要素自由流动,促进统一要素资源市场的形成,打破地域与行业壁垒,让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效配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此前指出,经过4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已降至2%以下,甚至更低。未来要实现5%的经济增长率并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TFP增速需提升至2%或更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关键在于新质生产力的来源。推动科技革命催生的新兴产业、改革制度扭曲、增加战略性投资如碳中和和AI领域,将成为提升TFP的主要路径。

十地公布的试点方案均将技术要素列为首位。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9月11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是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工信部将重点围绕“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促开放”,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

建机制方面,重点是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规则,为技术市场改革发展提供保障。试点方案显示,北京市通州区提出,研究探索建立国有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对用于研发投入的国有资本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苏南城市提出,在“双一流”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浙江省参与试点的杭州、宁波、温州称,有序扩大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范围,支持将职务科技成果通过许可方式授权中小微企业使用。

搭平台方面,重点是推动各地区、各领域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魏巍表示,工信部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一体化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加强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各地已有的技术交易平台载体一起,打造规则统一、资源整合、要素协同、开放合作的“一站式”服务平台网络。

优生态方面,重点是促进资源要素协同,形成共建共享生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壮大科技服务机构,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支撑服务供需精准匹配,提升技术要素配置效率。

促开放方面,重点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大力发展国际技术交易。比如,搭建高层次、国际化交流平台,建设离岸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推动科技企业和人才开展国际合作。支持地方在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等领域加强开放合作。

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是十地提出的第二项目标。作为产业落地、基础设施建设、人口集聚的重要支撑,土地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在吹风会上透露,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赋予试点地区更大的土地资源管理自主权,支持这些地区依据人口存量和变化趋势来匹配新增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二是创新产业用地供应。建立健全长期租赁、先租赁后出让、弹性年期供应等市场供应体系;支持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和清单管理制度,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模式供应;保障新产业新业态用地需求;完善产业用地“亩均论英雄”的综合评价政策体系。

三是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城镇低效用地腾退和主动退出;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存量土地的盘活利用,鼓励经营主体通过建设用地整理等方式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和分层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鼓励采取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对界面新闻指出,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重点在于盘活存量与城乡融合。试点地区提出了一些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如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探索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重庆地票制度累计复垦农村闲置用地超40万亩,推动城市资本反哺乡村;郑州则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建立“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倒逼低效用地转型为新型工业或文化产业用地 。

“这些改革既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又通过指标跨区域交易平衡区域发展差异。”宋向清说。

畅通人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则是十地提出的第三项任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在吹风会上表示,人力要素市场化的主要思路是加强人力资源政策协同、健全人才评价和薪酬制度、完善技术技能评价制度以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这些举措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十地发布的试点方案看,各地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打破制度壁垒,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二是技能提升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三是人力要素与产业升级、区域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但各有侧重。比如,北京和大湾区偏重高端科研与创新人才,突出国际化和跨境人才,苏南、郑州更注重本地产业人才需求以及产业工人职业教育。

宋向清表示,本次试点改革的终极目标是,通过2年试点形成可复制的制度成果,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要素市场体系,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发展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为全国统一大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从试点布局分析,着力锚定区域协同与全国联动。10个试点地区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兼具东中西部代表性。这种布局既破解区域要素流动共性难题,又疏通城市群内部及跨区域堵点,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支撑。”宋向清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