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对具身智能的布局,正从概念走向实质。 近日,惠科股份全资子公司慧智物联与智平方达成战略合作,慧智物联将在未来三年内在惠科全球生产基地部署逾1000台具身智能机器人,合作订单金额接近5亿元。根据规划,这批机器人会覆盖从仓储物流、上下物料、零部件装配到质检测试等全流程,双方将共同推动具身智能在半导体显示和智能终端制造环节的落地应用。 这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具身智能全面战略合作,此前已有多款人形机器人走进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的工厂,陆续展开“实训”。智平方创始人兼CEO郭彦东向上海证券报记者介绍,智平方的机器人自去年开始便在工厂实训,目前已覆盖汽车制造、半导体、生物科技和公共服务四大核心场景,并与各领域头部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今年陆续会有一些“硬核”产品交付,年订单预计在500台。 本体厂商加速“进厂” 除了智平方,星尘智能近日也宣布与仙工智能达成人形机器人千台级订单战略合作,在未来两年内推动上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大规模、分阶段部署。 放眼行业,拿“大单”、进工厂,成为具身智能企业当下新的角力点。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的注塑车间,美的自研的人形机器人“美罗1号”在工业大脑的调度下,流畅完成搬运、首检送检、消防巡检等系列动作。 作为较早开启人形机器人“实训”的企业,优必选同样在商业化节奏上有所提速。9月3日晚,优必选宣布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该合同以人形机器人Walker S2(具备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为主,优必选将在今年内启动交付。 不过,谈及人形机器人的“用武之地”,业内也有不少质疑声认为,工厂场景需要的是极致的稳定性,并非通用人形机器人的“主场”。 这批“进厂”的人形机器人,将如何大展拳脚?郭彦东以他办公桌上放置的摆件为例,周围是固定的机械臂,中间是钢铁侠。“机械臂要做的是固定的确定性任务,比如给钢铁侠装盔甲,安装完成后,钢铁侠就可以离开这个固定区域,在不同场景中工作。” 在他看来,通用智能机器人并非要取代工厂现有的自动化设备,而是与自动化设备形成互补关系。中国虽然自动化设备使用量已占全球50%以上,但仍有相当比例的一线工人。这反映出当前自动化设备尚无法完全满足工厂需求,未来还需要更灵活的机器人解决工厂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具体的工序上,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此前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经过大量实地验证后,优必选将工业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聚焦在搬运、分拣、质检三大环节。这些环节普遍面临招工难、环境差、流失率高的问题,客户对自动化的需求更为迫切,投资回报比也更清晰。 星尘智能的战略与之类似。据其介绍,AI机器人将逐步承担产线的物料配送、周转箱搬运、上下料、空箱回收等作业,将工业制造过程中枯燥重复、不安全、困难的任务自动化,减轻工人的重复性劳动负担,使其能专注在无法自动化的技能与流程上,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多家A股公司更新“进度条” 回看产业上游,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大了对具身智能的布局,并于近期密集披露动态。据记者梳理,近期上市公司在具身智能方面的新进展可以划分为三类。 一是基于已有的技术积累,下场自研人形机器人。例如,9月14日,拓斯达公告,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小拓”基于公司与智谱共同构建的具身模型,依托对工业客户的场景理解与技术积累,“小拓”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 9月12日,埃斯顿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埃斯顿酷卓发布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Codroid02目前正在工业场景进行小批量验证。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布局主要针对工业领域,公司有自主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制造能力。 二是与头部机构、企业绑定,在技术、产品层面展开合作。例如,9月12日晚间,中超控股公告称,公司近日与合肥市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机器人技术合作与产业化应用、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铸造轻量化技术、智能机器人用电线电缆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展开合作。 9月11日,宏润建设公告,公司参股战略投资矩阵超智,后续将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应用。宏润建设称,矩阵超智于今年7月的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了自主研发的Matrix-1人形机器人,已经有产品落地,有订单在手。 三是将具身智能本体厂商视为潜在客户,为之提供产品。9月11日,盟固利公告称,公司上半年在人形机器人用电池领域实现NCA产品批量供货,并研发固态电池材料,包括LATP固态电解质和高镍/230超高镍三元材料,已通过头部企业的中试认证。 9月10日,智微智能公告透露,公司针对机器人大脑域控制器推出“智擎”系列产品线,主力采用NVIDIA Jetson芯片,推出OrinNX、AGXOrin和AGXThor多款控制器产品,提供多种AI算力选择。智擎大脑域控制器产品上市后,已有几十家具身智能客户正在进行需求对接,并提供样机测试,同步与多家具身智能公司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定制改版。 国金证券表示,今年第四季度机器人行业有望借助海内外市场共振,开启延续至2026年的长期上升周期,机器人板块投资具备高确定性。建议关注国产供应链中的关键位置卡位公司,以及“垂类场景应用”,如物流、包装、环卫等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
5 小时前
5 小时前
6 小时前
昨天 23:45
昨天 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