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智高点” “人工智能+”应用持续落地

来自: 基金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K图 600941_0

  人工智能(AI)技术正加速推动产业变革。AI技术深度融入千行百业,与制造、医疗、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加速进入生产一线和生活场景,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

  做好AI“加法”行业场景应用持续落地

  “AI+工业质检”中,X光机后的AI系统如同拥有“透视眼”,对轮胎内缺陷识别的准确率超过97%;“AI+视联网”可带来高清、低时延视频服务;“AI+车联网”产品帮助车企实现生产经营的数智化转型;能源行业依托大模型体系,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AI助理、智能送物机器人、AI咖啡机器人全景式展示酒店全程无人AI化的服务过程……

  在日前举行的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上,100余项行业新标准、新产品、新技术、新应用集中首发,创新成果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智博会展出的AI应用场景近千个,广泛涵盖内容生成、社交通讯、医疗健康、金融投资、工业制造、航天航空、港航交通、教育科研等领域。

  智博会举办地重庆近年来以“AI+”应用为突破口,全力打造具有区域引领力的AI新高地,在“AI+制造”“AI+农业”“AI+城市治理”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中国移动携AI全栈服务成果亮相智博会,全面展示“AI+”行动计划在智能终端、产业升级、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中移物联聚焦城市、产业、生活等领域“AI+物联网”的创新应用。比如,无需电池的无源物联标签,可让仓储、医疗效率提升数百倍;卫星物联网能覆盖远洋等无网地区。“AI与物联网的结合,将推动‘万物互联’加速向‘万物智联’演进。”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相关人员表示。

  科大讯飞在工业、汽车、教育等领域加速推进“AI+”落地。公司联合长安、奇瑞等车企助力国产汽车出海,支持23种语言交互,覆盖超过80款主力车型。

  中小企业在AI浪潮中也迎来新机遇。浪潮集团等头部企业通过联合地方政府和工信部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诊断、转型等一站式服务。

  今年是“AI+”行动全面铺开的一年,政策层面对“AI+”行动提供了强劲支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国务院不久前也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搭上“AI+”行动快车,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同时AI应用也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赛迪顾问副总裁宋宇认为,随着行业智能化需求加速释放,AI应用正全面进入“深水区”。

  守住高质量发展“安全阀”可信数据空间加速构建

  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AI发展步入以大模型开发为主导的发展阶段。优质的模型催生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而可信数据空间恰如高质量数据这种高标准“燃料”的“炼化工厂和输油管道”,为数字经济发展护航赋能。

  智博会上,“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引人注目。在这个虚拟空间内,各类主体能安心存储使用数据,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2025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先行先试工作(重庆)与可信数据空间国家创新发展试点(重庆)项目也在会上正式启动,率先瞄准城市治理、汽车、医保、低空经济等领域。

  浪潮云洲参加了可信数据空间国家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建设启动仪式和可信数据空间联盟签约。重庆市医保局会同浪潮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已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名单》。浪潮云洲开发的在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基础上建设的多层次医疗保障清分结算平台暨商保场景、医保数据要素赋能信用金融应用场景也在智博会上正式上线发布。

  可信数据空间是数据安全流通的“大超市”。中国汽研总监抄佩佩认为,汽车产业搞研发,主机厂、零部件厂、检测机构等都积累了大量数据。过去,各自的数据可能不准、不全,互联互通效率不高。而有了可信数据空间,车企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就能将数据放在里面安全流通,形成高质量数据集,促进研发效率提升。

  行业人士看好可信数据空间与AI融合的潜力。浪潮集团副总裁齐光鹏表示,推进“AI+”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数据供给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行业的可信数据空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很好地实现不同数据主体拥有的数据之间的相互有效有序的流通和交易,从而逐步推进行业数据集质量的提高,最终有效推动行业“AI+”应用的拓展。

  齐光鹏预计,未来可信数据空间在与AI的融合中,会有不少新的突破。从近期看,主要围绕医保、气象、智能制造等特定行业进行。从中期2至3年的范围看,围绕可信数据空间连接器、隐私计算、密态计算、区块链技术在场景中应用落地等,也会实现较大突破。从远期看,人工智能和可信数据空间的融合,将会改变各个行业的产业生态。

  汇聚优势构建AI全产业链生态

  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在2024年已接近6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背后,其“生态共振”的底色逐渐清晰。

  据悉,在智博会举办地重庆,已形成涵盖AI研发、算法设计、算力服务、硬件制造、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生态。

  智博会期间,新华三、浪潮等企业积极探索以开放生态路线谋求发展。齐光鹏在会上发起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应用场景征集倡议,面向智慧医保、商业健康险等10大领域,这代表了该空间正式进入生态拓展阶段。齐光鹏表示,该项目已完成数据安全共享、标准化治理及医保可信数据空间生态联盟构建等工作,将为优秀场景提供数据资源接入、标准申报等支持政策。

  会议期间成立的浪潮云帆联盟,也旨在汇聚各行各业优质资源,搭建“技术共享、场景共建、成果共用”的合作平台。

  中科曙光推出了AI超集群系统,并协同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布了国内首个AI计算开放架构,推进产业链开放跨层协作。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经济师、中能智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看来,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正从“增量替代”转向“存量重构”,AI与能源行业的深度融合,需聚焦痛点,形成“精准感知、智能决策、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

  业内人士认为,坚持自主可控与开放融合并重,并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资源互通、技术生态共享,将为“AI+”全面筑牢基础。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